首页 > 美国留学就业 > 2000名学生被捕,130所大学抗议升级,还能申请美国大学吗?

2000名学生被捕,130所大学抗议升级,还能申请美国大学吗?

在线咨询

今年4月以来,美国大学校园陷入了动荡不安。截至目前,这场混乱已经遍布全国,多所大学宣布停止线下授课,改为线上教学和考试。

根据美媒报道,已经有130多所大学和学院发生了抗议活动或营地活动,目前已有 2000 多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仅在5月1日与5月2日两天美国各地的校园内就有数百人被捕。

短短20多天内,抗议活动迅速扩大化。据推测,这次学生抗议很有可能成为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有人说这是一场出于正义和人权的自发行为,也有人说其实背后是有心之人在“挂羊头卖狗肉”。

很多把美国作为留学首选地、尤其是想要申请美本的家长格外关心:这场活动因何而起,何时结束?美国还能去吗?

下面,先为大家简要盘点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01 美国大学怎么了?

巴以冲突开始以来,美国社会声援巴基斯坦,反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的声浪就非常强烈,甚至部分极端人士出现“反犹”倾向。

4月18日,哥伦比亚大学率先爆发抗议活动。部分学生在校园内建立了名为“加沙团结营地”的抗议站点,以表达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和对校方立场的不满。随后,校方与学生代表进行谈判后,决定清场。最终,108名学生因此被捕。

这是自1968美国越战抗议活动以来,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首次发生的大规模逮捕事件。警方的行动激化了抗议者情绪。

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哈佛大学、纽约大学、耶鲁大学、南加州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在内的全美多所高校,又有数百名学生被捕。

4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访问哥伦比亚大学,提出哥大应该出面控制局势。如果情况失控,将考虑出动国民警卫队。这一言论遭到了现场抗议者的嘲笑和嘘声。

4月2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消息,提醒在美中国留学人员注意校园内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加强安全防范。这表明抗议活动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

4月29日傍晚,普林斯顿大学学生冲进学校的行政办公楼,举行静坐抗议。而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校区,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照片显示,屋顶上出现了疑似“狙击手”的身影,引发了愤怒和恐慌。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4月30日晚间爆发了肢体暴力冲突,前后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警方最终介入,逮捕了超过130人,并拆除了抗议者的营地。

5月6日,哥伦比亚大学不得不宣布取消原定5月15日的全校毕业典礼,计划在校园外的草坪上举行小规模的替代活动。同时宣布,为了保护学生安全,学校将取消所有面对面授课,而全部转为线上教学。

同日,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对拒绝撤离抗议帐篷的学生发出了停学警告,引发了校园内的大规模骚动。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抗议活动中有64人被捕,随后校方宣布所有教学活动转为远程模式。

02 美国留学还能去吗?

鉴于眼前的局势,尽管各所大学都宣布抗议活动不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学校仍然“尽在掌握”。然而,下一个申请季即将到来,我身边不少有意赴美留学的家庭都陷入了纠结。

先说观点,毋庸置疑美国仍然是世界一流的留学目的地之一,无论是留学还是生活,都非常值得去。

1. 可去,保证自身安全,苟过动荡期

梳理美国历史,学生运动可以说是美国大选play中的一环。1960年爆发的民权运动、1968年美国大学反战运动、1970年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2016年和2020年的校园抗议运动都与选战有关。

随着4月学生抗议事件更多信息透出,人们发现抗议活动的参与者不仅包括学生,还有闯入校园的校外社会人员,而与警方爆发激烈冲突的主要也是校外人员。

哥伦比亚大学支持巴勒斯坦正义组织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一直是和平的。” 他们与校外的非学生抗议者划清界限,称他们是 “煽动性的个人,并不代表我们”。

4月25日,纽约大学校长在关于抗议活动的邮件中写道:“我们当时没有(对学生)采取任何清场行动,因为我们的首要目标是避免事态升级或发生暴力。因此,下午当更多的校外抗议者突然冲破广场北侧设置的障碍,加入到广场上的其他人当中时,我们深感不安。”

如何能在美国苟过非常时期呢?我的几点建议供家长和孩子们参考:

  • 调整心态,别凑热闹:在美国,抗议示威相当常见。可能转个路口就有人反对今天的食堂菜谱,只要看成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可。理解并尊重这种文化,少去现场凑热闹。
  • 重视学校规定和建议:目前,大多数被波及的大学宣称能够保证校内师生的安全,加强了管理措施,如出入安检、封控,停止线下授课,转为线上教学和考试等。经过疫情那几年,线上教学模式相当成熟了,教学进度基本如常进行。

令人惋惜的是,哥大、南加大先后宣布取消今年的毕业典礼。这对于苦心专注于4年学业的毕业生来说,不失为一种人生遗憾。

  • 谨记留学的目的。我们到海外去主要是学习。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顺利完成学业是最重要的。参与政治活动可能会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产生长远影响。如果因此被学校停课,甚至退学,完全得不偿失,可能会影响签证发放和移民申请。
  • 必要时寻求帮助。美国的政治、种族冲突时有发生,如果自身生活、学习受到困扰,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定一定要及时向校方国际学生办公室、导师或法律顾问求助。

2.可去,但需谨慎选择地区和学校

很多家长还是不放心,希望能帮孩子找到一方纯粹的学习净土。那我们可以从地区和学校两方面考虑。

在地理上完全隔绝,几乎是做不到的。我们梳理了美国大学抗议“高发区”,发现依然有些规律可循:

  • 考虑到安全性,我建议尽可能选择远离政治中心,比如包括纽约州和华盛顿在内的东北部。本次发生抗议活动冲突的学校就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偏偏又是名校扎堆的地区。
  • 避开“摇摆州”。摇摆州一般指的是美国大选关键州,因为两党实力均衡,所以争夺也异常激烈,比较容易发生冲突事件,俄亥俄,宾州、佛州、亚利桑那、佐治亚等。
  • 避开“媒体中心”。东西海岸,如纽约、加州是美国的媒体中心,也是舆论传播主要阵地。这些地区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媒体影响。

然后,接下来我可能要说一个比较有趣的观点,尤其对于有意申请美本的家庭。不过我一贯认为,有争议的观点恰恰是有价值的观点。如果对我下面的观点有兴趣或者疑问,请不要犹豫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03 美国最纯粹的象牙塔,不是大U

什么是大U?

大U,即University,指的是美国的综合性大学,也就是研究型大学。我们熟悉的“藤校”都属于大U,前面提到的本次涉事大学也都是大U。这些大学一般开设广泛专业,并且提供本科、硕士及博士全阶段教学,多数规模较为庞大,下设多个分支学院。

与大U相对的是LAC(Liberal Arts College),也就是文理学院。文理学院的特点是博雅教育,历史悠久,主要是效仿哈佛、耶鲁、达特茅斯等老牌高等学府的本科博雅教育机制。比较著名的有曾经的东北部沿岸“七姐妹”学院,现在的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位于马萨诸塞)、斯沃斯莫尔学院(Swarthmore College位于宾州)、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位于马萨诸塞)所属的“7C联盟”。

美国大U素来有政治狂热,而且越TOP的学校越是如此。大U为何如此热衷政治?我们简单聊几点。

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几点择校地“避坑”,大U一般集中于政治中心、媒体中心,周围的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巨大。政治渗透在日常生活和话题中,再由媒体渲染推波助澜。

其次,大U由来已久的学生表达传统就是如此。美国历史上的学生运动基本上都爆发自大U。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爆发大规模反战、反种族隔离、反暴力活动……这些事件不断推动着历史与社会的进程,都是大U在博弈中充当“旗手”。

最后,学校背景往往与政治、资本等关系牵扯过深。本次哥大事件导火索之一就是学校背后的“犹太金主”。

我当时不去大U,而选择读文理学院,也有这种考虑——在文理学院学习更“纯粹”。

相比大U,美国的文理学院就颇有点“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意思。

  • 美国的文理学院都很重视本科教育,本科生直接由教授授课,而不是研究生助教代课。小班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师生关系紧密。
  • 在文理学院,本科生通常有机会从大一开始就参与到教授的研究项目中,这种经验在大U中很难得到。后续再申请大U的硕士、博士,反而会因为具有更丰富的项目经验,获得先发优势。
  • 强调博雅教育(Liberal Arts),鼓励学生广泛探索,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发展跨学科学习,融合不同领域知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 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被他人“带节奏”,强调写作、公共演讲和沟通技能。这在当今职场也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美国留学就业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