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签证 > 美国和申根旅游签证常见问题

美国和申根旅游签证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Q:什么情况下护照美国签证会写clearance received ?

A:护照上的美国签证印有“Clearance Received”(已获准入境)的字样,通常意味着申请人的签证在获批前经历了额外的行政审查(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以下几种情况之一:

申请人被列入行政审查程序

如果你的签证申请触发了美国国务院的行政审查(221(g)),你可能需要额外提供材料,或者你的背景需要进一步调查。等审查完成后,签证才会被批准,并在上面标注“Clearance Received”。

申请人涉及敏感技术领域

如果申请人从事的领域涉及敏感技术、军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加密学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行业,可能会被额外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签证规定。

申请人姓名或身份与某些名单有匹配

如果申请人的姓名、出生地或其他身份信息与美国政府的某些安全或敏感名单存在部分匹配(如恐怖主义观察名单、犯罪记录、制裁名单等),签证官可能会要求进一步核查。通过核查后,签证才会获得批准,并标注“Clearance Received”。

申请人之前曾被拒签或经历行政审查

如果申请人过去曾因某些原因被拒签,或者以前的签证申请曾被列入行政审查,未来的签证申请可能会被自动标记为需要再次审查,即使之前的问题已经解决。

申请人国籍属于特定敏感国家

来自某些被美国政府认为有潜在安全风险的国家(如某些受制裁国家或被视为敏感地区的国家)的申请人,可能会自动被要求进行行政审查。

影响

有“Clearance Received”标记的签证通常表示申请人已通过额外审查,并获得了签证,但这并不保证入境,最终的决定仍然取决于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官员的判断。

如果你的签证上有这个标记,入境时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提问,甚至可能会被带去二次审查(Secondary Inspection)。建议携带相关证明文件,以便顺利入境。

Q:归化(Naturalization)是什么意思?

归化指的是通过法律程序成为某个国家的公民,通常适用于外国公民申请成为该国公民的情况。例如,一个外国人长期在美国居住并符合移民局(USCIS)规定的条件后,可以申请归化成为美国公民。

归化的常见条件(以美国为例):

• 持有绿卡(永久居民身份)至少 5 年(如果是通过与美国公民结婚,通常只需 3 年)。

• 在过去 5 年中,有至少 30 个月实际居住在美国。

• 通过美国公民身份考试,包括英语能力和美国历史、政府相关知识测试。

• 具备良好的品行(没有严重犯罪记录)。

• 宣誓效忠美国。

归化完成后,申请人将获得美国护照,并享有所有美国公民的权利,包括投票权、申请联邦政府工作等。

Q:CBP 全球入境计划会员(Global Entry)是什么意思?

A:Global Entry(全球入境计划)是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推出的快速通关计划,适用于经常出入美国的国际旅客。加入该计划的会员可以在美国机场和陆路入境点快速通关,无需排队等候普通入境检查。

Global Entry 的主要特点:

• 快速通关:入境美国时,可直接使用自动通关机(kiosk),无需与CBP官员进行传统面谈,节省大量时间。

• 免排队:减少排队等候入境的时间,适合经常旅行的商务人士或旅客。

• 包含 TSA PreCheck 权益:会员在美国机场安检时可使用TSA PreCheck快速通道,无需脱鞋、取出笔记本电脑等。

• 适用于多个国家:部分国家(如加拿大、墨西哥、德国等)也与美国有类似的互认计划,可享受快速通关。

如何成为 Global Entry 会员?

申请人需在CBP 官网提交申请(费用 100 美元,5 年有效)。

通过背景调查和指纹采集。

预约并完成 CBP 的面谈(Interview)。

获批后,即可享受快速通关待遇。

该计划主要面向低风险旅客,如果申请人有犯罪记录、移民违规记录,或者曾违反美国入境条例,可能会被拒绝加入。

如果你经常往返美国,Global Entry 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避免入境时的繁琐程序!

Q:(在公共健康服务法第361(b)节所规定的传染病),霍乱/白喉/肺结核/传染瘟疫/天花/黄热病/病毒性出血热包括:埃博拉病毒、拉沙热、玛律堡、刚果克里米亚/严重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哪些国家有这些疾病?

A:以下是《公共卫生服务法》第361(b)节所列传染病的概述及其主要流行地区:

霍乱

概述: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症状包括严重腹泻和脱水。

流行地区:主要在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南亚和加勒比地区。

白喉

概述:白喉是一种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喉咙、鼻腔和皮肤感染,严重时可引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

流行地区:由于广泛的疫苗接种,白喉在全球范围内已大幅减少,但在部分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仍有零星病例报告。

肺结核

概述: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症状包括持续咳嗽、咳血、发热和体重减轻。

流行地区:全球范围内都有肺结核病例,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

鼠疫

概述: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跳蚤叮咬传播,可导致淋巴结肿大、败血症和肺炎等。

流行地区:目前,鼠疫在非洲部分地区、亚洲和美洲的某些农村和半农村地区仍有发生

天花

概述:天花是一种由天花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和皮疹。

流行地区:天花已于1980年被全球根除,目前无自然病例。

黄热病

概述: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疾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发热、黄疸和出血。

流行地区:主要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病毒性出血热

概述:由多种病毒引起,包括埃博拉病毒、拉沙热病毒、马尔堡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症状包括发热、出血和多器官衰竭。

•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国家,如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和几内亚等。

• 拉沙热病毒:主要在西非国家,如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等。

• 马尔堡病毒:主要在非洲国家,如乌干达和安哥拉等。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主要在非洲、巴尔干半岛、中东和亚洲部分地区。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

概述:包括由新型冠状病毒(如SARS-CoV-2)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

流行地区:取决于具体病原体。例如,SARS-CoV-2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请注意,传染病的流行地区可能随着时间和防控措施的变化而变化,建议参考最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信息。

Q:为什么美国签证,曾经前往或出现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利比亚、索马里或也门,容易被拒签?

A:美国签证政策对曾经前往或出现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利比亚、索马里或也门的申请人较为严格,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这些国家被列为“旅行受限国家”

美国政府在《2015年恐怖主义旅行预防法案》和《行政命令》中,将这些国家列为高风险地区,因为它们与恐怖主义、极端组织活动、政治动荡或战争相关。因此,去过这些国家的申请人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以确保他们与恐怖组织或非法活动没有关联。

与恐怖主义或极端主义关联的风险

• 这些国家有恐怖组织或极端主义活动,例如ISIS(伊斯兰国)、基地组织、青年党等,美国政府对曾经去过这些国家的人有较高的安全警惕。

• 申请人需要证明自己前往这些国家的理由纯粹是合法的,例如旅游、商务或人道主义援助,否则可能会被怀疑与恐怖主义、武器交易等活动有关。

违反美国《免签计划》

• 曾经访问这些国家的人,即使是来自美国免签计划(VWP)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也无法继续享受免签待遇,必须申请美国签证。

• 由于访问过这些国家,申请人的背景可能会受到额外调查,导致签证审核更严格甚至被拒。

签证行政审查(Administrative Processing)

• 如果签证官认为申请人的旅行历史、职业、社交关系或背景存在安全疑虑,他们可能会将签证申请送交行政审查(221g),这通常需要几周到几个月时间,甚至最终被拒签。

• 行政审查可能涉及与美国安全部门(如FBI、DHS、CIA)进行信息比对,以确保申请人与恐怖组织无关。

旅行记录难以验证

• 某些国家(如叙利亚、也门)由于战争或政府混乱,美国难以验证申请人的入境记录、活动目的和身份,这会增加申请被拒的风险。

• 如果申请人无法提供合理的旅行理由或官方证明(如商务会议邀请函、人道主义签证等),可能会被怀疑有非法活动。

过去的行政命令影响

• 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旅行禁令”(Travel Ban),限制某些国家公民入境美国,虽然该政策在2021年被拜登政府撤销,但对曾访问这些国家的申请人仍然有一定影响。

• 美国国务院可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详细资料,甚至面临签证拒签。

如何降低被拒签的风险?

如果你曾前往这些国家,申请美国签证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风险:

提供详细的旅行记录:包括机票、酒店预订、入境/出境章、行程安排等。

解释旅行目的:如商务、学术、宗教、探亲、旅游或人道主义援助等,提供支持性文件。

避免在签证申请中隐瞒信息:如实填写DS-160表格,隐瞒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永久禁止入境)。

提供工作证明或资金来源:证明自己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且无移民倾向。

如果曾从事政府或军事相关工作,可能需要额外审查,建议提前咨询专业签证律师。

Q:EVUS(Electronic Visa Update System)电子签证更新系统?

A:EVUS(Electronic Visa Update System,电子签证更新系统)是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专门针对持有 中国公民10年期B1/B2签证(商务/旅游签证)的人士设立的一项电子更新系统。

EVUS的作用

• 确保美国政府掌握最新的旅客信息,包括护照、签证状态、就业情况等。

• 不影响B1/B2签证的有效性,但不更新EVUS将无法入境美国。

• 类似ESTA(适用于免签计划国家的入境许可),但EVUS仅适用于持中国护照+10年期B1/B2签证的旅客。

谁需要注册EVUS?

必须注册EVUS的人:

• 持中国护照的公民

• 持有10年有效期的B1/B2签证(商务/旅游签证)

• 计划前往美国

不需要EVUS的人:

• 持有非B1/B2类别的美国签证(如F1、H1B、L1、O1等)。

• 持有非10年期的B1/B2签证(如短期签证)。

• 持有美国绿卡或美国公民身份。

• 通过免签计划(VWP)使用ESTA入境的旅客。

EVUS的有效期

• 每两年更新一次,或在换发新护照时需要重新更新。

• 签证仍然有效时,只需要定期更新EVUS,无需重新申请签证。

• 如果EVUS过期,入境美国时会被拒绝登机,因此必须确保EVUS有效。

如何注册EVUS?

填写个人信息,包括护照信息、签证信息、联系方式等。

支付8美元(费用可能会调整)。

提交后通常24小时内获得批准(建议至少提前72小时更新)。

更新成功后,无需打印确认页,但建议保留记录。

可能导致EVUS注册失败的情况

• 提供的护照或签证信息与美国系统中的记录不匹配。

• 之前违反美国签证政策,如逾期停留、非法工作等。

• 填写信息错误或未如实回答问题。

• 签证已被撤销或过期。

如果EVUS更新失败,建议:

• 核对信息是否正确。

• 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提交申请。

• 若仍然失败,可咨询美国大使馆或EVUS客服。

常见问题

• Q:EVUS需要每次入境前都更新吗?

A:不需要,每次更新有效期为 两年,期间可以多次往返美国。

• Q:EVUS过期了,B1/B2签证还有效,能入境吗?

A:不能,必须先更新EVUS,否则无法登机或入境美国。

• Q:换新护照后,EVUS还有效吗?

A:无效,换护照后必须重新注册EVUS,即使签证仍然有效。

• Q:EVUS和美国签证有什么区别?

A:EVUS不是签证,只是签证持有人必须进行的电子更新,并不代替签证。B1/B2签证仍然需要正常申请和面签。

总结

• EVUS是针对中国公民10年期B1/B2签证的电子更新系统,不更新EVUS无法入境美国。

• 必须每两年更新一次,或在更换护照后重新注册。

• 申请流程简单,通常24小时内获得批准,费用8美元。

• EVUS不是签证,但如果EVUS未更新,B1/B2签证仍然有效也无法入境。

如果你持有中国护照+10年期B1/B2签证,务必确保EVUS处于有效状态,以免影响入境美国!

Q:公务员是否使用公务护照?

公务员不一定使用公务护照,是否使用取决于出国的目的。

公务护照(Official Passport)

• 仅限因公出国的政府官员、外交官或受政府派遣执行公务的人士持有。

• 例如,外交部、商务部、军队、公务员因公出国访问、出席国际会议、执行外交任务等情况。

• 公务护照不能用于私人旅行,如旅游、探亲、个人留学等。

普通公务员一般持普通护照

• 许多国家的普通公务员如果是个人出行(旅游、留学等),需要使用普通护照(Regular Passport)。

• 只有因公派遣时,才可能使用公务护照。

• 例如,中国的国家机关公务员,如果因公出访,通常需要持有公务护照+因公签证。

总结:公务员不一定使用公务护照,只有因公出国时才可能使用,而个人旅行通常仍需使用普通护照。

Q:VIS 是什么?

A:“VIS” 可能有多种含义,在出入境管理和签证系统中,最常见的解释包括:

签证信息系统(Visa Information System, VIS)

• VIS 是欧盟的签证信息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申根签证申请人的生物识别数据(如指纹、面部图像)和签证信息。

• 欧盟国家使用VIS来共享签证信息,以提高安全性和防止签证欺诈。

• 申根签证申请人通常需要录入指纹信息,并在签证页上可能会看到“VIS”标记,表示申请人的生物数据已存入系统。

• 适用于申根区(欧洲大部分国家),如果你的签证上有”VIS”,说明你的生物信息已存入该系统,下次申请可能无需再次录入指纹。

美国 VIS(Visa Information System)

• 也可能指美国的签证信息管理系统,用于记录申请人信息,并在边境检查时用于核查入境人员。

其他可能的含义

• Vehicle Inspection System(车辆检查系统)

• Visitor Information System(访客信息系统)

• Visa Integrated System(签证集成系统)

如果你的签证上写有”VIS”,一般是指欧盟的申根签证信息系统,表示你的生物信息已录入,并在申根区国家共享数据

Q:公证(Notarization)与认证(Legalization)的区别?

A:公证和认证都是用于证明文件真实性和法律效力的程序,但它们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不同。


类别

公证(Notarization)

认证(Legalization)

目的

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如签名、复印件、声明等

确保外国政府认可文件的法律效力

适用情况

个人或公司文件在本国使用,如合同、授权书、声明等

文件用于外国政府,如签证、留学、移民、结婚等

办理机构

公证处、公证律师、政府公证员

外交部、领事馆、大使馆等

最终用途

国内使用,如银行、法院、工商局等

跨国使用,让文件被外国政府接受

什么是公证(Notarization)?

公证是由公证机构对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法律程序,确保该文件在法律上具有一定效力。

公证的常见用途:

• 个人文件:出生证明、学历证书、无犯罪记录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等。

• 商业文件:合同、公证授权书、公司章程、股东决议等。

• 签名公证:证明某人亲自签署文件,避免伪造。

• 复印件公证:证明文件副本与原件一致。

公证流程:

提交原始文件至公证处。

公证员审核文件真实性(可能要求提供身份证明、证人等)。

出具公证书,证明文件的真实性。

什么是认证(Legalization)?

认证是指由政府机构或外国大使馆确认公证文件的真实性,以便在外国使用。

认证的常见用途:

• 签证、留学、工作(如学历认证)

• 跨国结婚、离婚(如婚姻状况证明)

• 国际贸易、投资(如商业合同、授权书)

• 移民、海外房产交易(如出生证明、公证授权书)

认证的类型:

• 单认证(Single Legalization):通常由外交部认证,适用于与《海牙公约》国家互认的文件(见下文”海牙认证”)。

• 双认证(Double Legalization):由本国外交部+外国驻本国领事馆认证,适用于未加入《海牙公约》的国家(如中国、阿联酋、埃及等)。

海牙认证(Apostille) vs. 传统认证

海牙认证(Apostille)是《海牙公约》(Hague Convention)成员国之间的简化认证程序,无需双认证。


类别

海牙认证(Apostille)

传统双认证(Legalization)

适用国家

《海牙公约》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

非《海牙公约》国家(如中国、阿联酋、沙特、巴西等)

认证机构

由本国政府指定机构办理

本国外交部+外国领事馆双重认证

流程

仅需1次认证(海牙认证)

需外交部+大使馆逐级认证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海牙认证?

• 如果文件是用于海牙公约成员国,只需办理海牙认证(Apostille)。

• 如果文件是用于非海牙公约国家,需要办理双认证(外交部+外国领事馆认证)。

公证和认证的实际应用举例

出国留学

需要学历证书+成绩单公证

若目标国家非《海牙公约》成员,还需认证(外交部+使馆)

海外结婚

需要无婚姻记录证明公证

在部分国家需进一步认证(如阿联酋、新加坡等)

跨国公司授权

需要公司营业执照、公证授权书

若涉及非海牙国家,还需认证

移民申请

需要出生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公证书

认证后提交目标国家移民局

办理公证和认证的关键点

公证是国内法律认可,认证是国外法律认可。

海牙认证只需一次,非海牙国家需要双认证。

认证需先公证,不能跳过。

不同国家要求不同,建议先确认目标国家要求后再办理。

如果你需要办理公证或认证,建议先咨询公证处、外交部或目标国大使馆,确保流程正确!

Q:大使馆、领事馆的区别和作用?

A:在国外,如果遇到问题(如护照丢失、签证问题、法律纠纷等),可以寻求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类:

大使馆(Embassy)

• 是中国政府在外国首都设立的官方外交机构,代表中国政府与该国政府进行外交事务。

负责重大外交事务、国家间谈判、政治经济合作、维护本国公民权益

• 通常每个国家只有一个大使馆,设在该国首都

领事馆(Consulate)

• 设在外国大城市或重要地区,负责本国公民的领事事务,如护照补办、公证、签证、紧急救助等。

• 主要服务生活、旅行在该地区的本国公民,比如护照遗失、法律援助、意外事故等问题。

• 一个国家可能有多个领事馆,比如中国在美国就有多个领事馆(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休斯敦等)

文化、商务、旅游办事处

• 例如,中国在一些国家设有文化中心、商务代表处、签证中心等,专门负责文化交流、经济合作或签证申请,但不处理护照、领事保护等事务。

在国外遭遇问题,如何求助大使馆或领事馆?

如果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如护照丢失、人身安全威胁、签证问题等,可以联系中国驻当地的大使馆或领事馆,他们能提供以下帮助:

护照丢失

第一步:立即报案

• 先去当地警察局报案,索取报警回执(Police Report),这通常是补办护照的必需材料。

第二步:联系中国大使馆/领事馆

• 补办临时旅行证:如果需要紧急回国,可申请中国旅行证(有效期一般为30天)。

• 补办护照:如果继续停留在国外,建议补办正式护照(时间较长)。

• 有些国家(如俄罗斯)会提供“小白条”(即临时身份证明),如果小白条也丢失,仍需报警并联系大使馆补办。

第三步:回国后补办正式护照

• 回国后,需前往户籍所在地的出入境管理局重新办理护照。

重要提醒

• 护照丢失后,立即挂失,防止被他人盗用。

• 如果有签证丢失,可能需要同时向当地移民局或大使馆申请签证补发。

遇到旅行社欺诈、强制消费

可以联系大使馆求助:

• 例如,旅行社强迫购物、威胁游客,可以向大使馆投诉举报。

• 大使馆会协调当地警方或旅游管理机构进行调查。

其他途径

• 向当地警方报案,索取书面证据。

• 向旅游管理部门投诉(如欧洲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

• 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寻求法律援助。

在国外被盗、被骗、被抢

第一步:立即报警

• 到当地警察局报案,索取报警证明。

• 在某些国家(如俄罗斯),警察局可能会提供“小白条”作为临时身份证明。

第二步:向中国大使馆求助

• 如果护照被抢,可申请临时旅行证。

• 如果涉及财产损失,可以请求大使馆帮助联系律师。

第三步:联系家人或朋友提供经济支持

• 如无现金或银行卡被盗,可联系国内亲属汇款(如Western Union、西联汇款)。

在美国丢失护照,如何补办?

第一步:报警

• 到当地警察局报案,索取Police Report。

第二步:联系中国驻美使领馆

• 在美国的中国使领馆:

• 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 总领事馆(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休斯敦)

第三步:补办旅行证或护照

• 如果紧急回国:申请中国旅行证(30天有效)。

• 如果继续在美逗留:申请补办护照(通常需2-4周)。

第四步:补办美国签证

• 护照补办后,需前往美国移民局或大使馆重新申请签证,部分情况可能需要重新面试。

特别提醒

• 护照和签证是分开的,补办护照后,美国签证不会自动恢复,可能需要重新申请。

如果在国外被扣留、拘捕、遇到人身安全问题

第一步:保持冷静,不要反抗

• 如果被当地执法部门扣押,不要签署任何不明文件。

• 要求联系中国使领馆,享有领事保护权。

第二步:联系大使馆

• 大使馆可以提供法律援助、安排律师、与当地政府沟通。

• 不能直接干预法律程序,但可以确保公平对待。

第三步:通知国内家人

• 让家人或朋友联系国内外交部或当地律师,提供帮助。

特别提醒

• 在部分国家,如俄罗斯、东南亚等,警方可能会以“身份检查”为由索贿,遇到此类情况,应保持冷静,合理应对,尽量避免冲突。

其他常见问题

在海外生病、受伤怎么办?

联系当地医院,如果需要支付费用,可让国内亲友汇款。

部分国家允许中国公民使用国际健康保险,如有购买旅行保险,可联系保险公司报销。

如果在国外遇到战争、自然灾害怎么办?

第一时间联系大使馆,可能会安排撤侨。

关注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安全警告,避免前往高风险国家。

中国公民在海外求助的官方渠道

中国驻外使领馆:可在中国外交部官网或12308微信小程序查询。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热线:+86-10-12308(全球通用)。

“中国领事”APP:提供护照补办、领事保护、旅行安全信息等服务。

Q:如何在国外防盗、防诈骗、防盗刷?

在国外旅行或长期居住时,盗窃和信用卡欺诈确实是常见问题。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

防止随身物品被盗

包包背在前面,使用防盗背包

• 斜挎包优于双肩包,并尽量放在身体前方。

• 选择防盗设计的包,如隐藏拉链、金属链条包、带锁的拉链等。

减少随身携带现金

• 在国外,现金通常比银行卡更容易被盗,尽量使用信用卡或电子支付。

• 现金分开存放:部分放在钱包,部分藏在内袋或鞋底。

避免在人多的地方暴露贵重物品

• 旅游热门地、地铁、巴士、夜市等都是小偷活跃区,避免当众掏钱包、玩手机。

使用防盗腰包或隐形口袋

• 可以购买防盗腰包,将护照、现金、信用卡等贴身携带。

• 穿着带拉链口袋的衣服,避免背包被割开或被拉开。

警惕陌生人搭讪

• 小偷常用手段:假装问路、掉零钱、递纸巾等分散你的注意力,然后偷窃。

高危地区: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捷克、匈牙利等地的旅游景点小偷猖獗,需特别警惕。

防止银行卡被盗刷

使用带芯片的信用卡

• EMV芯片卡比磁条卡更安全,如果你的卡是磁条卡,建议换成芯片卡。

开启短信通知

• 确保你的银行卡绑定手机短信通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

关闭非必要的国际支付功能

• 如果不是长期在国外,可关闭境外刷卡功能,需要时再开。

避免在公共Wi-Fi下使用网上银行

• 黑客可能利用公共Wi-Fi窃取你的银行卡信息,尽量使用手机流量或VPN。

在正规ATM取款

• 选择银行内部ATM,避免在偏僻或街头ATM取款,以防被安装盗刷器(Skimmer)

使用电子钱包(Apple Pay、Google Pay)

• 在某些国家(如美国、英国),Apple Pay/Google Pay比刷卡更安全,因为它不会直接传输卡号。

防止信用卡诈骗

不要随便给别人刷卡

• 在餐厅、商店等地方刷卡时,亲自操作POS机,避免店员复制卡信息。

不透露卡号和验证码

• 防范电话诈骗,任何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号、CVV码(卡背后三位数)、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绑定支付宝/微信国际支付

• 可以绑定信用卡到支付宝或微信国际支付,这样支付时不用直接暴露卡号。

中国银行卡在美国和欧洲的使用情况

中国的银行卡(如中国银行的万事达卡、Visa卡)在美国、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可以使用,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情况略有差别。

中国的银行卡(境内发行的Visa/MasterCard)

可在境外POS机刷卡

• 只要有Visa/MasterCard标志的商户,基本都可以刷卡。

• 但部分小商家、乡村地区可能只接受当地银行卡或现金。

支持境外ATM取款

• 全球支持银联(UnionPay)取款的ATM也很多,手续费因银行不同而有所不同。

• 注意:部分ATM可能会额外收取本地银行手续费,取款时请注意屏幕提示。

有可能被拒刷

• 有些美国、欧洲的自动加油站、停车场、自助购票机可能不接受中国的信用卡(因为需要当地银行发行的带PIN码的信用卡)

可能会有外币转换费

• 使用中国发行的信用卡刷外币消费时,可能会1%-3%的外币转换手续费(部分高端卡可以免手续费)

在境外需要重新办理当地银行卡吗?

如果是短期旅行,不需要办当地银行卡

• 中国的Visa/MasterCard足够使用,只需确保额度足够。

• 但建议带至少2张不同品牌的信用卡(如一张Visa,一张MasterCard),以防被拒刷。

如果长期居住或工作,建议办理当地银行账户

• 境外消费、工资发放、缴费会更方便,且不会有外币转换费。

• 部分本地商户、政府机构可能不接受外国信用卡,例如:

• 美国的电费、水费、租房等,通常需要美国本地银行账户支付。

• 欧洲部分小商家只接受欧洲本地发行的银行卡。

在欧美办理银行卡的常见要求

• 需要护照+居住证明(如租房合同),部分银行还要求提供收入证明或社会安全号(SSN,适用于美国)。

• 欧美常见银行:

• 美国:Bank of America、Chase、Wells Fargo、Citi Bank

• 欧洲:HSBC(汇丰)、BNP Paribas(法国巴黎银行)、Deutsche Bank(德国)、Barclays(英国)

中国银行卡 vs 境外银行卡的区别


对比项

中国发行的Visa/MasterCard

境外本地银行卡

适用场景

旅行、短期消费、跨境网购

长期居住、工资发放、日常生活支付

手续费

可能有1%-3%外币转换费

无外币转换费

ATM取款

可能有额外手续费

取款更便宜或免费

账单结算

以人民币结算

以当地货币结算

信用记录

不影响国外信用记录

可建立国外信用记录(适用于贷款、买房等)

是否容易被拒刷

可能被某些自助终端拒刷

本地银行发行的卡可畅通无阻

旅行安全建议总结

防盗:随身物品不要暴露,选择防盗背包、防盗腰包,现金分散存放。

防盗刷:使用芯片卡、Apple Pay,避免在不安全ATM取款。

防诈骗:不透露卡号、验证码,警惕电话诈骗。

银行卡使用:短期旅行用中国Visa/MasterCard,长期居住建议办理当地银行账户。

备用支付方式:带2张不同品牌信用卡+适量现金,以防信用卡被拒刷。

Q:在美国,留学生可以合法持枪吗?

在美国,并不是只有美国公民才能买枪,但持枪权利因州而异,留学生等外国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购买枪支。

留学生能否买枪?

联邦法律规定:

• 非美国公民通常不能购买枪支,但持有绿卡的外国人可以合法购买枪支。

• 持F1签证的留学生、H1B签证的工作人士等非移民身份的人一般无法购买枪支,除非有特殊许可证。

州法律差异:

部分州(如德州、佛州)相对宽松,某些情况下允许非移民签证持有人持枪。

• 大部分州(如加州、纽约州)对非公民限制严格,几乎不可能合法买枪。

总结:

• 留学生、短期工作者等持非移民签证的人基本不能买枪,但个别州可能有例外。

• 如果需要自卫,建议使用非致命防身工具(见下文)

Q:美国“950美元以下随便抢”是真的吗?

A:这个说法主要源自加州和部分民主党主导的城市(如旧金山、洛杉矶)的政策,但并不意味着真的“随便抢”,而是与法律对盗窃行为的处罚标准有关。

加州的“950美元以下盗窃轻罪”

• 加州的《47号提案》(Proposition 47,2014年通过)将价值950美元以下的盗窃降为轻罪,这意味着:

• 如果小偷偷窃的商品价值低于950美元,通常不会被当场逮捕,而是罚款或轻判。

• 由于执法资源紧张,很多商家不会主动追究,导致部分地区出现“零元购”现象。

哪些州更容易出现盗窃问题?

• 治安较差的城市: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纽约部分地区

• 无现金保释制度的城市:部分城市取消现金保释,使得犯罪者很快被释放,导致盗窃案件高发。

但需要注意:

• 不是所有州都这样,比如德州、佛州等州,对盗窃和抢劫的处罚更严厉。

• 如果涉及暴力(如抢劫、入室盗窃)仍然是重罪,可能面临严厉惩罚。

欧洲申根区的治安情况

欧洲治安情况因国家和城市而异,部分地区的治安问题较严重,尤其是针对游客的盗窃和诈骗案件。

高风险地区

小偷活跃的城市:

• 法国巴黎(地铁、小香榭丽舍大街、埃菲尔铁塔附近)

• 西班牙巴塞罗那(兰布拉大街、地铁、火车站)

• 意大利罗马、米兰(景点周围、小偷团队作案)

• 荷兰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火车站)

• 比利时布鲁塞尔(火车站周边)

犯罪率较高的城市:

• 伦敦部分地区(如皮卡迪利广场、地铁)

• 德国柏林(某些夜晚人流密集区)

• 瑞典斯德哥尔摩(难民聚集区)

欧洲主要的安全隐患

• 扒手、抢劫:火车站、地铁、景点小偷猖獗。

• 诈骗、假警察:有人冒充警察,要求查看护照或钱包。

• 暴力抢劫:个别城市夜晚街头存在针对单独行人的暴力抢劫。

但欧洲不像美国那样允许民众广泛持枪,所以枪支暴力问题较少。

在美国和欧洲如何保护自己?

如果不能持枪,该如何在治安较差的地方保护自己?这里有一些实用的防身和自我保护策略:

防身武器(合法且实用)

在美国可以合法持有的防身工具:

胡椒喷雾(Pepper Spray):很多州合法,适合紧急自卫。

战术手电筒(Tactical Flashlight):可照射强光使攻击者短暂失明。

战术笔(Tactical Pen):可以作为紧急防御武器,不容易被限制携带。

• 防狼报警器:可发出极高分贝的报警声,吓跑攻击者。

在欧洲可以合法携带的防身工具:

• 瑞士军刀、小型折叠刀(部分国家允许)。

• 胡椒喷雾(部分国家禁止,如英国)。

• 防狼报警器。

注意:

• 美国部分州禁止电击枪、伸缩棍,务必查询当地法律。

• 欧洲对武器管控严格,不建议随意携带刀具。

避免成为犯罪目标

减少夜晚单独出行

• 避免在人烟稀少的地方行走,尤其是欧洲某些火车站附近和美国的黑人社区。

• 尽量拼车(Uber/Lyft)、打车,不要深夜独行。

选择安全的住宿

• 避免住在贫民区或犯罪率高的区域(可以查当地犯罪地图)。

• 尽量选择带有前台、保安的酒店或公寓。

不要露财

• 不随意在公共场合掏出大量现金、昂贵手机。

• 使用防盗钱包,将贵重物品分开放置。

注意网络诈骗

• 美国、欧洲网络诈骗猖獗,尤其是假警察、假银行电话、中奖邮件等,务必警惕。

中国人长期在欧美生活,如何增强安全感?

如果是长期留学、工作或移民,除了短期防盗、防抢劫,还可以考虑更长期的安全策略:

办理当地信用卡,减少现金使用

• 比如美国的Chase、Amex、Discover,欧洲的Revolut、N26等。

• 信用卡被盗刷后可以申请退款,而现金一旦丢失就找不回来了。

申请公民身份或绿卡,增加法律保护

• 如果长期在美国生活,可以考虑申请绿卡或入籍,这样能享受更多法律保护(如枪支购买权)。

购买人身安全保险

• 在欧美可以购买安全保险(Personal Safety Insurance),如被抢劫、遭遇意外事故可以获得赔偿。

美国签证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