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寄宿美高的中国学生申请总量有所减少,但目标依然扎推在美东地区的头部寄宿学校。这也导致了精英美高的竞争变得愈发惨烈。鉴于美高的多样化,值得一提的是,全美范围中,还有很多私立学校有能力提供与寄宿美高如出一辙的优质教育体验,但录取竞争远不如后者惨烈。
关于美国私立学校
美国第一所学校始于1606年,罗马天主教会的传教士在如今的佛罗里达州圣奥古斯丁设立一所天主教学校,后来在美国西南部和加州也开办了教会学校。
不久之后的1620年代,清教徒登陆新英格兰后立即开办了很多学校,此后的殖民时期,地方政府和家长团体在麻省设立早期学校教授宗教知识和启蒙价值观。从17到19世纪的美国没有公立教育。目前我们熟悉的K-12教育当时并不存在,教育年轻人的是各种小型私立学校而不是公立学校。当时的教育阶层分明。男孩学习阅读和数学等核心课程;女孩则学习家政。1628年,荷兰归正教会的一个家长团体按照基于经典著作、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经典教育模式在纽约市创办了考利吉特学校(Collegiate School),这所男子学校也成为美国历史最悠久并持续运营至今的私立学校。
如今,考利吉特学校连同布里尔利学校(Brearley School)、霍拉斯曼学校(Horace Mann School)、道尔顿学校(Dalton School)等纽约知名私校是纽约市自令人趋之如骛的K-12走读学校,每届毕业生的藤校+录取率高达40%。
随着时间推移,18世纪美国东北部殖民地的教育水平已经超过南部地区。殖民地教育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多数教学均遵循英国模式。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爱尔兰、苏格兰和德国)也逐步把自己的教育模式和传统融合到美国教育之中。
1830年到1980年间,美国公立教育日益蓬勃,在追求机会均等和向上流动的社会舞台中占据主导地位。私立学校规模偏小,尽管早期学校均为私立,但到了19世纪末叶,私立学校已经与阶级和宗教利益结合在一起。
美国经济精英按照英国伊顿公学和哈罗公学的精英教育模式设立了没有宗教背景的独立预科学校。宗教组织(尤其是罗马天主教会)则创办了自己的教会学校抗衡其他学校的新教灌输。
备受中国家长青睐的美国顶级私立中学不但提供最佳学术体验,同时也致力于培养社会领导者。菲利普斯家族创办安多弗和埃克塞特中学之目的颇为严肃高尚。埃克塞特学校的捐赠契约要求该校学生“不但学习英语和拉丁语的语法、写作、算术以及普遍传授的理科课程,更要学习生活中的宏大目标和真正事业”;安多弗学校的章程要求“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时刻切记“无知的善良软弱无力……但无良的知识则危险万分”。
美国精英私校和顶尖大学之间存在长期且复杂的关系。当年,很多最精英的中学设立之初明确以培养年轻学生进入藤校深造为己任。位于康州的霍奇基斯学校是在其创始人霍奇基斯与耶鲁时任校长德怀特的一次谈话中诞生的,双方明确学校成立就是为了让年轻人做好接受耶鲁教育的准备。同样地,由布朗牧师创办的劳伦斯维尔中学也是一所旨在为普林斯顿大学培养合格新生的学校。最初,这些中学的录取难度甚至远超藤校;在1920年,圣保罗学校的录取率不到20%,而哈佛和耶鲁邀请超过90%的申请人就读。要是不读藤校的话,其课程难度可以让很多毕业生在中学就直接完成学业了。然而,随着1880-90年代公立学校的扩张,这些寄宿学校从学生的教育终点站摇身变为大学预备专门学校。
根据美国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小组2021年9月的数据,美国约有27,000所提供中小学教育的私立学校,在校学生约600万人,约占美国学童的12%。私立学校的规模往往很小,其中半数学校的在读学生不到150人,超过750名学生的私立学校占比不到3%,因此私立数量占到了所有中小学总数的24%。
总体而言,美国的私立学校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涵盖了教会学校(罗马天主教、路德教、犹太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圣公会、希腊东正教、贵格会、门诺派、加尔文教、福音派、神召会)、独立学校、特殊教育和军事学校等类别。大多数私立学校位于东海岸和西海岸;康涅狄格州的私立学校学生比例最高(17%),怀俄明州最低(1.5%)。
私立学校中,无宗教背景、天主教会和其他教会学校占比分别为24%、37%和39%由此可见,美国私立学校并非单一概念,而是使命、规模和社会排他性各不相同教育机构的组合。
美国私校和中国家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家庭逐渐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的绝对主力!《大西洋月刊》报道称,2005年仅有65名中国大陆生就读美国私立高中,但截止2010-2011学年,这个数字为6725,涨幅超过百倍!此后数年,中国美高留学潮突飞猛进,在2017年达到4.4万人的顶峰。虽然随后不断回落,但时至今日依然维持在一万余人的规模。
2017-2023留美中学生数据变化
201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腾飞,低龄留学趋势显现,美国高中开始进入中产家庭的视线,很多家长希望子女避开国内高考压力,提前适应美国教育体系,从而催生美高留学的热潮。疫情爆发前,除了寄宿高中以外,美国的教会学校或走读学校也吸引了大量中国学生就读。
最近数年,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冲击,头部寄宿学校依然受到中国家庭热捧,申请人数甚至逆势上涨;然而,走读或教会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已经大幅降低。
美高申请
美国私立高中,尤其具有较高选拔度的精英寄宿高中的申请流程与美国大学基本一致,学生需要填写申请表格(包括个人信息、课外活动等)、参加面试(第三方或招生官面试)、撰写文书、提交标化分数(SSAT或ISEE,国际生的TOEFL)、GPA、推荐信等等。
对于有意就读美高的中国家庭,了解以下趋势和潜规则有助于为未来的美高申请做好充分准备。
1、金钱的力量
捐赠是敲开学校大门的一项利器。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国高等院校不同,很多寄宿美高对于有钱家庭的捐赠可谓来者不拒。对于软硬件条件过关的孩子,只要家长乐捐100万美金足以打开绝大多数顶级美高的大门。
2、学业、个性和课外活动
孩子的学业固然重要,但美高还非常重视孩子的个性特质,包括交流能力、成熟度、心理韧性、性格是否讨喜等因素;此外,学校根据各自社区的需求,招收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例如,游泳校队多名选手毕业的年份,具有游泳特长的申请人将获得校方的青睐。
2、面试
美高申请中的访校面试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作为一个相对小型的社区,招生官希望亲眼考察学生的个性、成熟度等特质,从而评估学生与学校的契合度以及未来能否融入校园,当面沟通还有助于招生官预判孩子的心理韧性是否足以应对文化冲击。因此学生及其家长在访校和面试中的言谈举止和各种互动均被纳入考量范围。一位资深美高招生官曾表示,面试表现不尽人意的学生,即便学业再出色也已经被列入拒绝名单。
3、就读诚意
就读诚意代表着申请人一旦被多个学校录取,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选择本校就读。与美本动辄数千人的录取规模相比,就读诚意对于招生规模相对较小的美高极其重要。美高招生官最不希望的事情就是给某个学生发出录取通知,但TA却决定选择就读另外一所学校。与GPA、标化分数或课外活动不用,招生官很难精确评估就读诚意。因此中国家庭往往需要通过其申请机构背书其就读诚意,毕竟与校方长期合作的申请顾问不至于隐瞒申请学生的就读意向。
4、GPA和标化分数的参考价值弱化
随着中国孩子持续刷出标化高分,托福110+或SSAT99%已经无法让招生官刮目相看。而其他非学术指标,例如课外活动的价值和独特性、成绩单背后的学习进步轨迹、生活经历的多样化等等,则成为每个学校心照不宣的评价维度。
5、申请顾问
与美国大学不同,在招收国际学生时,寄宿高中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申请顾问提供生源并获取关键信息,例如此前提到的“就读诚意”。申请顾问还能够综合评估孩子条件,根据不同学校特点选择最为适合孩子的学校;此外,申请顾问还有助于家庭了解申请流程、协助参观访校、入学考试和面试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