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道新规构筑起更高的移民壁垒,正在改变无数人追寻“美国梦”的路径。
9月2日起,美国正式终止了疫情期间实施的签证免面签政策。绝大多数非移民签证申请人——包括H-1B、F-1、L-1等类型——都必须前往使领馆参加面对面面试。
14岁以下儿童和79岁以上老人也不再享受自动免面签待遇。 与此同时,国土安全部提议对持F类、J类和I类签证的外国公民取消“身份持续期”,设定固定居留期限。
签证面谈全面重启
程序更繁琐、周期更长
美国国务院全面终止“Dropbox”签证续签免面签政策,标志着疫情期间的便利措施彻底结束。所有申请人都必须亲自前往美国驻外使领馆参加面谈。
仅有极少数例外情况可以免面谈:续签具有完整有效期的B-1、B-2或B-1/B-2签证(原签证仍有效或过期未超过12个月,且上次获签时已满18周岁);外交或公务类签证申请人;以及十指指纹在上一张签证签发时已被采集的情况。
面谈重启后,全球美国使领馆的面谈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特别是在开学季等高峰时段,签证预约名额竞争异常激烈,可能出现“一位难求”的局面。
对中国申请人的特别规定包括:必须是中国公民或居民且人在中国境内;上一次美国签证仍有效或过期未超过12个月;上次签证是在14岁或以上时签发且已录入指纹;本次申请的签证类型与上一次完全一致。
留学生居留期限大幅缩短
固定期限取代弹性制度
8月28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和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公布新规:《为非移民学术学生(F)、交流访问者(J)和外国媒体代表(I)设定固定入境期限及延长程序》。
核心变化是从“持续身份”转变为“固定期限”。过去,持F-1签证的学生只要保持全职学生身份,合法停留期就会随I-20表格的有效期自动延续,直至完成学业(包括OPT阶段)。
新规为不同类别设置了严格的上限:F-1学生的停留期被严格限制在I-20项目时长内,且最长不得超过4年;语言培训生最多2年;公立高中生最多1年。
留学之路挑战升级
宽限期腰斩与路径限制
新规对留学生的影响多方面且深远。学业或OPT结束后,离境缓冲期从60天直接缩减至30天,留学生必须更快地做出离境、续签或转换身份的决定,容错率极低。
延期申请(EOS)变为强制化且理由苛刻。旧规下,学校DSO批准I-20延期,身份自动延续。新规下,必须向USCIS正式提交延期申请,并需缴纳申请费,等待审批。
获批理由极其有限,仅包括:学术原因(如换专业、研究课题变更,不包括因挂科、论文延误导致的学业延期)、有文件证明的疾病或不可控的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
新规还严格限制了学业路径:禁止“降级”或“平级”就读。例如,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将不能再读第二个硕士或副学士学位。本科及以下学生第一学年不得换专业,研究生期间不得随意更换项目。
OPT与STEM-OPT
陷入“双重申请”陷阱
对留学生影响最直接的是OPT和STEM-OPT申请流程的变化。旧规下,OPT是D/S的自然延伸。
新规下,申请OPT或STEM OPT延期时,必须同时提交I-765(工卡申请)和EOS(身份延期申请)。流程复杂性倍增,任何一个申请出现延误,都可能导致身份“断档”,使工作许可失效,并触发非法居留。
非法居留风险也大幅提升。旧规下,身份违规在未被裁定前不算非法居留。新规下,只要I-94过期后未离境或未获批准延期,从第二天起自动开始计算非法居留。
一旦累积超过180天,将面临3年禁止入境;超过1年,则触发10年禁入。这意味着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入籍审查更加严格
重启“邻里调查”程序
8月22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政策备忘录,恢复实施已中断30年的“邻里调查”程序。这项措施旨在对申请入籍的美国移民进行更全面审查。
移民局官员将通过索取和审查邻居、雇主、同事及商业伙伴的推荐信,来判断是否需要“邻里调查”。调查内容涵盖申请人过去五年的居住地情况、其“良好品德”,以及是否遵守美国宪法等。
政府表示,这类调查旨在确认申请人是否符合美国公民身份的条件,包括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行、遵守美国宪法,以及“对美国的良好秩序与福祉持积极态度”。
自1991年以来,美国政府一直豁免“邻里调查”,主要依赖联邦调查局(FBI)的背景调查和犯罪记录审查入籍资格。这一变化标志着入籍审查更加全面严格。
亲属移民审查全面升级
批准不等于安全
8月1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发布最新政策,正式启动对亲属移民案件的全面“升级审查与遣返风险”机制。
新规明确要求,即使I-130获批,也不再构成合法身份保证。一旦移民局认定受益人存在可遣返事由(如无合法身份、签证逾期、犯罪记录等),即可立即发出“Notice to Appear”(NTA),启动移民法庭程序,无需等待身份调整结束。
新政策强调彻查亲属关系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包括婚姻真实性、签证状态、过往欺诈记录等。若材料存在矛盾或历史复杂,USCIS可直接拒绝,无需补件或预警。
面谈机制也被写入政策:对于婚姻时间短、共同生活证明不足、涉遣返历史等申请人,移民局可安排单独或联合面谈。面谈中,将详细核实日常相处、相识过程等。
政策变化背后的逻辑
从鼓励流入到安全管控
这一系列政策变化反映了美国移民政策方向的整体转变:从鼓励人才流入转向强化安全管控。
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局长表示:“美国民众应感到放心,因为USCIS正在认真履行责任,确保外国人得到适当审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拥护美国宪法原则,并对美国的良好秩序与福祉持积极态度”。
特朗普政府称,这些改变是为了打击欺诈行为并强化美国移民程序。8月,USCIS宣布将更严格审查入籍申请中的“良好道德品行”要求,并调查申请绿卡、工作许可及其他移民福利人员的“反美”观点和活动。
政策审查已经全面升级。2025年8月21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启动了一项全面的签证审查计划,将“社交媒体内容”和“原籍国执法记录”纳入了关键评估标准,并特别针对“反美”及“反犹”言论进行重点审查。
对移民申请人的深远影响
时间规划与合规意识至关重要
对于当前和未来的移民申请人,这些变化意味着需要更精心地规划自己的美国之路。时间规划变得至关重要。申请人需要提前预计更长的处理时间,更严格地遵守时间表,并为可能的延迟做好准备。
文件准备和合规意识也变得更为重要。在小细节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身份失效和未来的入境禁令。
专家建议申请人“提前规划,预留充足时间”,密切关注现有签证的有效期,尽早启动续签申请,提前预留足够时间办理续签手续,以防因申请积压或其他原因造成延误。
此外,申请人应“确保材料真实完整”,在整个续签申请过程中,务必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材料和信息。虚假材料或隐瞒重要信息不仅会导致本次续签申请被拒,还可能对未来的签证申请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寻找解决方案
绿卡成为摆脱身份困境的关键
面对日益严格的身份限制,获得绿卡成为摆脱不确定性的关键。对于H-1B持有者而言,没有绿卡意味着职业生涯始终存在一道“玻璃天花板”:其身份与特定雇主绑定。
被解雇或想跳槽,意味着必须在有限时间内找到新雇主并重新启动H-1B转移流程,风险极高。H-1B的最长有效期通常为6年。
若在6年内无法通过PERM劳工证或I-140阶段启动绿卡申请,则必须离境。对F-1学生而言,绿卡申请更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从OPT到绿卡可能要消耗10多年青春。
目前,EB-5签证预留类别(特别是乡村项目)由于无排期限制,成为快速获取绿卡的热门选择。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同时提交I-526E移民申请和I-485身份调整申请,并申请EAD工卡及回美纸。
未来展望
政策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美国移民政策的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对于依赖签证留美的群体来说,唯有获得绿卡,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年复一年的不确定性和焦虑,获得在美国生活、工作和发展的自主权。
这些政策变化也可能对美国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产生深远影响。国际学生为美国大学带来了可观的学费收入,同时也是实验室科研的重要人力资源。
以STEM学科为例,部分博士项目中超过一半的研究生来自海外,一旦签证获取和续签变得更加困难,美国高校的科研产出与实验室运转都可能受到影响。
学者们警告,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国际人才“用脚投票”,转向签证政策更宽松的国家,从而加剧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人才流失。
随着签证免面签的终止,美国驻外使领馆前面已经排起长队。来自签证预约等待时间较长国家的申请人受影响尤其巨大。
面谈重启后,处理时间明显延长,9月成为签证申请的高峰期。印度、中国等申请量巨大的地区,面谈名额尤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