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大学是接受转学生的,同校之间可以互转,美国本地的大学和国际学生都能通过转学再次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选择喜欢的专业。
01 美本申请和美本转学有何区别?
虽然同是本科阶段的升学,美国本科新生的申请和转学的申请区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是陆本的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教育体制,在申请时必然会遇到很多障碍。
二者之间的具体区别在哪呢?我们细细来看。
我们都知道,本科新生一届就招收几千上万人,但转学就少得可怜,有些顶尖大学的招生名额就仅有2位数。转学名额主要来自往年已退学、休学或者是去年没招满预留下的位置,像加州,因为受政府政策的影响,还得优先考虑本州的学生,这样一对比,转学招生数量就更少了!
在申请方面,本新阶段需要9年级到12年级上的成绩单、语言考试成绩、高中老师的推荐信、SAT/ACT、AP/IB的预估分/A-Level分。
本转就是在本新的基础上,再加上高中毕业证、大学成绩单、大学推荐信,SAT/ACT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交,除了强制性提交的大学外,前20的学校虽未明说必须要,但递交高分仍是很加分的。
相比经历过本科申请的人都知道,它的申请分好几批。
分别是,最初11月左右截止的EA批次,1月1日左右截止的ED,以及1月15日、2月1日结束的RD申请。每个阶段都有各种要做的事,对于第一次操作的学生而言很复杂。
但转学会更加复杂,因为入学申请截止时间上也很多,不仅有集中在2月1日、2月15日、3月1日和3月15日截止的秋季入学申请,还有在10月1日、11月1日结束的春季转学申请,甚至有些学校还有夏季和冬季申请,时间安排更加紧凑,没有好的多任务管理和时间掌控的学生,很难做好转学。
尤其是在材料中,转学比本新申请更佳在意学生的学术实力,毕竟已经在校待了至少半学期了,肯定要比高中阶段要涉猎的广而深。
其次,招生官希望未来转入的学生不仅仅是有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能利用学到的东西去真正所在的社区做出贡献,甚至解决上社会问题,扶弱势群体等等。
虽然这二者在本新申请时也有体现,转学时会更明显。
02 怎么判断自己适合大几转学?
大学四年其实都是可以转学的,但最主流的还是大一和大二的转学生。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大一转学?
我们一般都建议是GPA好,活动很丰富,有潜力考出理想的SAT/ACT的学生。
大一转学比较看重高中阶段的表现,因为大学只有上学期这半年的时间,能做的活动、能体现学术能力的成绩是非常少的,此时高中时的表现就尤为重要。
如果高中成绩没那么优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GPA以及扩充活动,那最好大二转学。
大一转学可以更好的融入新的学校,有充裕的时间去跟新学校的教授和同学打交道,获得更多资源进行专业学习,甚至选择双专业。
早进入新学校,损失的学分就少,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就能把所有的学分修完,还有机会提早毕业。
更功利一点来讲,如果选择大一转大二,未来想通过内部转学进入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就有更多机会。像纽大商学院基本转学的名额都是留给内部学生的。
顶尖大学,特别是前20的大学,它们非常偏爱大一的转学生,这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一定关系。他们都希望新来的学生能够在本校上尽可能多地上一些属于本校的独特课程。
转学的重点是上了大学之后,学生已经修了部分学分了,这样才有转入的资格。
不同大学对可转学分的数量是有要求的,有些是修满12学分就能转,有些比如加州、佛罗里达要求至少有60可转学分,那就只能大二才能申请。
个别学校在申请资格方面有限制,不接受大三或大四转学,比如宾大沃顿商学院,它连大二的转学生都不接受。
还有一些大学的某些专业都有门槛,比如康奈尔大学的数学专业不接受大一转学,他要求大二结束前完成了先修课程才能进入该专业。
所以还是要多去了解目标院校的要求。
大二转学的要求更严格,因为大二转入是直接读大三,美国大学一般是大二结束之后就要确定专业方向,这就意味着大三要上专业课了,所以想在大二结束时转入某个专业,就必须在前2年把课程修完,让招生官看到自己的学术潜力。
很多学生问,大四了还能转学吗?
学校规定不能在原来的学校毕业,一旦拿到学位证再去转,就不属于第一学位,就是第二学位转学。
但春季转学或者大四第二学期是可以的,不过必须在美国读两年才能拿到学位证,不能只读半年或者一年,至少得修够60个学分。03
美本和陆本是两大主流群体 他们有何区别?
每年与我们签约的两大主流转学群体是:本新申请结果出来后录取不理想的美本新生以及国内高考失利的学生。那他们两者在申请时,会有差别吗?
实际上,美本和陆本的学生申请没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是申请年级上有差异。
陆本的学生集中在大二转学,极个别学生因为没提早了解转学这条赛道,等到大三了才决定转学。
大一转学比较难,基本上只有课程上的和美国比较类似的学生才有可能大一转入。
陆本的很多课程是没办法转学分的,国内有很多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比如英语听说读写、形势政策、思想政治、马哲、体育等等,都是没办法转学分的。
哪怕有些课程是可以转学分,也会打折扣,无法全部转入。
当然美本和陆本还有材料方面的区别,陆本学生要做学信网认证、提供课程描述或大纲等等,尤其是文书思路方面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04同专业和跨专业转学的区别
同专业和跨专业转学主要有两大区别。
首先是,课程选择和可转学分上。同专业转学就不用过多地考虑先修课程,因为课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可转学分的数量会更多一些。但跨专业就不一样了,因为目标专业和目前就读的专业差别很大,各自的课程要求肯定不同,可转学分就少很多,想要成功转入就得提前去修读目标专业的课程,满足入读要求。其次,背景活动和推荐信。既然要跨专业转学,必须要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体现自己对目标方向做深入探索的热情,而且背景活动必须要和专业方向保持一致。
在文书中,同专业转学就陈述自己的转学动机就可以了。
但跨专业转学涉及到的内容会增多,包括转学理由、为什么换专业申请、跨专业转学的急迫性、未来的规划是如何的等等,要写的内容更多,所以需要更早开始规划。
之前我们有个上海某学校修读管理专业的孩子,一开始Ta想让我们帮忙申请计算机科学专业,但CS如此竞争激烈,以Ta的条件,只能是飞蛾扑火。
所以我们在申请时就稍微曲线救国了一下,申请的是跟CS课程重合度非常高的一个专业,它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后续学生只要满足了CS的课程要求,就有机会再转入CS专业。
所以转学选专业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背景,一切从实际出发。热门专业竞争太激烈,是不是可以先选择其他专业方向申请,之后再通过内部转学进入到自己心仪的专业。
05 文理学院与工商学院转学有何差别?
最后,再给大家讲讲转入文理学院、工学院和商学院是否存在差别。
一般学生都转入的是文理学院,因为文理学院教授基础学科。
文理学院是都可以申请的,但工程学院和商学院要求你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至少上了十几或者几十个学分之后才可以申请。
文理学院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要求没那么严格,而工程学院和商学院是极其苛刻的,比如进入工程学院前,要有微积分、物理、物理实验、化学、化学实验、计算机课程、写作课程,如果不满足,都是很难转入的,工程学院的有些专业还有自己独有的要求,商学院也有它自己独立的申请系统。
一般,工程学院和商学院很多名额都是留给校内学生的,外部转学生名额非常少,这些校内转学生大多数都来自文理学院。
所以主要来源是本校的学生。校内学生大多数来自文理学院。
校内转学,如果是转入同一个学院,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写文书,主要课程满足,GPA满足,就可以去跟要转入的专业招生主任沟通,填一个表就可以转了。
但是如果是你要换学院去转,比如从文学院转到商学院,难度还是挺大的,尤其是非常顶尖的大学,因为转出去的学生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