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加拿大研究生的时候,推荐信基本是必不可少的材料,通常会要求提供2-3封推荐信。
然而每年申请季都会有一大波海本的同学发现,比GPA和文书材料更难搞定的是学术推荐信…
拿不到推荐信一般有以下原因
不了解推荐信的递交形式
从而低估教授写推荐信的工作量
很多同学会这么认为:“是不是请教授写好一封推荐信,签个名,我就可以把它upload给每个项目都用了。”然而,并非如此!
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采用网申的形式,已经不采用邮寄纸质推荐信的形式,或者是请教授写好一封信签上名,交给同学自己upload上去了。
网申的形式是由学校直接发送推荐信链接给教授,教授填写好后直接submit给学校,因此教授需要点开每个项目发来的链接,分别填写好后submit;而且现在推荐信通常不是只回答一个问题,而是以问卷的形式包含比较多的问题,因此教授完成一份推荐信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这也是教授有时候会限制推荐信数量的原因,比如明确表示最多帮同学写3-4份推荐信。
低估教授手头需要
写推荐信的候选人的数量,
以至于太晚联系教授,错失良机
大四fall这个学期,找教授要推荐信的学生总是非常多的。由于写推荐信工作量比较大的缘故,教授如果已经答应了比较多的学生写推荐信,大概率就会拒绝后面联系他/她的学生。
所以大三下学期和大四刚开学的时候,是联系教授要推荐信的好时机,如果拖到大四fall快结束的时候(11-12月),此时正值申研高峰期,教授可能就会比较忙而拒绝了。
没有相熟的教授,
所以不好意思联系教授
经常有同学说和教授不熟悉,在课上不发言也没问过问题,我认识教授,教授不认识我,不好意思联系教授…
联系教授了,但教授不回复
或者教授回复了,但是婉拒了
邮件发给教授后就石沉大海,焦急等待教授回复。这种情况通常也是由于和教授不熟导致的
终于等到回信,居然是教授的拒信,拒绝理由包括但不限于:我不了解你,我太忙了,我级别不够高对你帮助不大,需要至少上过我2节课以上才行…
对于大四同学建议
找自己熟的教授
优先发给和自己比较熟的教授或者有交集的教授,比如在该教授课上比较积极,教授对你有印象,或参加过教授的科研项目等;相熟的教授通常回复率高且比较乐意帮忙,大概率强推。
找成绩较好的学科教授
尽量发给获得B以上的课程的教授,如果上过某位教授2门课以上,且2门课都获得不错的成绩,可以在邮件中强调下这一点,获得教授回复/同意的概率也会更高一些~
早联系
有申研意愿的话,尽早联系教授,提前占好教授写推荐信名额!
持续关注
教授回复慢是正常的,如果2-3周后依然没有回复,同学可以再发邮件follow下教授。
给所有教授都发邮件
实在没有相熟的教授,就只能给教授群发邮件了,注意不要写一份邮件CC给所有教授。群发邮件通常还是会有所收获的。
婉拒了,要争取
教授婉拒了,如果不是态度非常坚决or教授比较难讲话,还可以适当争取一下:
• 表达困难: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确实比较难和教授多交流,现在找到教授写推荐信也比较困难。
• 表达读研和推荐信重要性:强调下你对读研的渴望,以及推荐信在申研中的重要性,是研究生申请中必不可少的材料,如果没有推荐信可能会导致材料不齐全而直接被研究生院pass掉
• 向教授表明会尽可能多地提供材料,减少他/她写推荐信的麻烦,最好在邮件中附上自己的简历和一份个人陈述
• 可以主动询问教授能否线上沟通一下,让教授更好的了解你;是线下课教授的话,可以和教授当面聊一下。
对于大二/三同学建议
找自己熟的教授
如果是大二/大三的同学,建议尽早做好申研方向的规划,以便确定推荐人教授的人选。
可以在大二/大三的时候就注意和教授保持联系,比如上课积极发言,向教授问问题等,给教授留下积极的印象,这样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再和教授提推荐信的事,就会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