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队友的朋友告诉他,孩子在美国读大三,刚刚拿到两所美国名校的转学录取,两所学校各有优势,朋友很纠结,问怎么选择?
先说一下美国大学的转学机制,美国大学的录取相对比较灵活,首先是申请制度,不是像国内高考那样,依靠绝对的分数。其次即使是上了大学,如果不满意,也是可以转学,允许学生在不同大学之间转移学分,继续完成学业,转学录取和大学首次申请一样,可以全球招生。
那么看一下和转学有关的几个关键点:
转学申请时间
学生最早可以在入学后第一学期结束时申请转学,获得了第一学期成绩单后转入新的大学,通常情况下,最晚不迟于大三第一学期入学前完成转学。
转学申请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即春季和秋季。春季申请的截止日期一般在10月1日或者11月1日,而秋季申请的截止日期则通常落在2月1日至4月1日之间。
春季开设转学项目的学校数量有限,主要是一些公立大学和文理学院,而且顶级大学中开设春季转学项目的并不多。因此,如果学生能够在上半年完成所有标准化考试,并希望尽早前往美国学习,同时对学校的排名没有过高的要求,那么可以考虑春季申请。
至于录取时间,春季申请的学生一般会在12月收到录取通知,而秋季申请的学生则多数能在5月前知晓自己是否被录取,比如队友朋友说,学校要求5月底给出选择。
申请难度
美国大学对转学生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包括一些顶尖的藤校和其他TOP30名校,这些学校的转学录取率往往高于直接入学的录取率,给那些希望通过转学方式进入理想院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顶级大学的转学录取率仍然很低。
1.常春藤盟校: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转学录取率仅为1%;耶鲁大学为2%;布朗大学为4%;宾夕法尼亚大学为5%,这些学校的转学录取率低于新生录取率。
但是也有一些藤校转学录取率高于新生录取率,比如达特茅斯学院转学录取率为10%,高于新生的6%;康奈尔大学转学录取率为16%,而新生录取率仅有9%;哥伦比亚大学转学录取率为15%,是新生录取率的4倍之余;布朗大学是一所非常欢迎转学生的常春藤盟校,其转学录取率也比新生录取率要高。
为何藤校转学录取率整体这么低呢,大家要知道,为何会有转学录取,因为学校有空位才会有转学生录取机会啊,藤校几乎没有转出的学生,自然转入的几率就小了。
2.UC加州系大学:由于与社区学院有转学协议,UC系大学的转学录取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61%。
3.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转学录取率为49.43%,远高于其新生录取率的22.6%。
4.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的新生录取率为7%,而转学录取率达到了13%,接近新生录取率的两倍。
社区大学途径
从社区大学(二年制)转入四年制大学也是常见的路径,社区大学通常提供基础教育课程,之后学生可以将获得的学分转移到四年制大学,以完成学士学位教育。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社区大学这条路转入名校,但是要注意的是,前两年的社区大学学习必须要拿到很高的GPA,而且学生水平和素质很是层次不齐,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制力是很大挑战。
准备工作
对于希望转入排名更高大学的学生来说,良好的成绩和充分的准备是必要的,计划转入的这些大学可能会要求更高的标化考试成绩和推荐信等申请材料,打算申请美国大学转学的学生应当密切关注目标学校的申请截止日期,并提前准备所有必要的申请材料,如成绩单、标准化考试成绩等,以便顺利提交申请。
不管怎样,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转学进入更理想大学的学生来说,美国的这些顶尖大学提供了相对较多的机会,所以如果真的不适应或者对自己本科院校不满意,还是很建议挑战一下自己的。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要有这种心理准备,尽管有些顶尖院校对转学生开放了较高的录取率,但大多数Top30大学的转学录取率仍然较低,竞争激烈,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持续地努力,不管在哪里,都不会明珠蒙尘。
在美国择校,建议从今后就业规划、学校地理位置、学校课程设置、安全性、气候等角度去多方了解,比如孩子以后是打算读研还是读博,所选择学校对学术科研的支持力度,所学专业的专业排名如何,可供选择的院系导师是否足够多;学校所在地理位置如果偏僻是否不利于就业和生活;如果在本校直博,学校对学生的筛选标准,博士生资格考试难度,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是否和孩子契合等。
因为孩子本身就在美国,去访校更有利于做出判断和选择,比如儿子大学同学,今年拿到了康奈尔大学的博士录取,兴冲冲地去访校,结果回来之后果断放弃,还是留在儿子学校继续读博,康奈尔大学是藤校,学术确实很牛,但是在学校学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地理位置对于五年博士生活还是很重要的,康奈尔的位置很偏僻,辗转飞机加四五个小时的大巴,基本已经消耗掉他同学全部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