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总结了美本申请的三大条件,包括硬性条件、软性条件及通用标准,对比一下自己的背景,看看自己能上哪所学校呢~
美国TOP150大学申请条件参考
TOP30
1.高中平均成绩:GPA达到37以上(大概是87分)
2.托福成绩:100~105分以上
3.SAT成绩:SATI2200,SATII2350左右,不同学校不同4.ACT成绩:27-31分
TOP30-50
1.高中平均成绩:GPA达到35左右(大概是85分)
2.托福成绩:90~95分以上
3.SAT成绩:SATI2100,SATII 2200左右,不同学校不同
4.ACT成绩:22-27分
TOP51-100
1.高中平均成绩:GPA达到3.0左右(大概是80分)
Top51-100
2.托福成绩:80~85分以上
3.SAT成绩:一般都不需要,部分学校需要,可以自己查询
4.ACT成绩:20-23分
TOP101-150
高中平均成绩:中等偏上
2.托福成绩:80分以上
3.SAT成绩:一般不需要
4.ACT成绩:18-21分
美国大学申请硬性条件
硬件条件主要指学生平时在校成绩以及托福、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等成绩。为考查申请人的学习状况,美国的大学一般会要求申请人提交由学校开出的成绩单,即平时在校成绩
1、在校的课程成绩
GPA,不同的高中课程体系和课业难度下,每个学生同等成绩下的课程成绩竞争力也会有所差异。
无论你学的是国内高中,还是SAT、ACT,IB、AP、A-LEVEL,主要是用来算GPA。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校对不同的课程体系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学校接受,有的不接受,申请前需要查清楚你想申请的学校是否接受这个课程体系下的成绩。不过,美国大部分学校还是比较认可SAT和ACT的,申请Top50的学校,最好有比较高的SAT或ACT成绩。
当然,现在美国本科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同学已经不再满足于SAT/ACT的高分了,尤其是致力于top30名校的同学,往往会选择IB、AP等国际课程作为附加优势。
2、语言成绩
托福或者雅思,原则上二选一就可以,但在申请竞争优势上,托福会更胜一筹。
美国大学申请软性条件
软件条件包括学生的个人简历、推荐信等材料。个人简历是申请人将过往最有代表性的活动经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献给学校。
简历可以大致反映申请人专注的主要活动领域,有哪些特长,是不是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才。
1、文书
文书是申请美国除成绩之外最重要的部分,除了众所周知的个人陈述之外,你可能被要求就某个特定的问题(比如你最崇拜的人,你生活中遇到的某个窘境和你的对策等)撰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
这个时候不要害怕袒露自己的心声,如果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是真正重要的,谈论这样的事情,因为这正是录取人员希望了解的。
2、推荐信
推荐人可以是文化课老师、体育老师、教导主任、年级主任、校长或实习老师,但是,一定要是熟悉自己的老师。
也有很多学校会接受额外的推荐信,比如来自于科研项目的指导老师,个人特长如艺术/体育等方面的见证人,都有可能在申请过程中成为自己的助力。
在校老师的推荐信是必须的,而额外推荐则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合理的取舍;原则上,并不是多多益善,超过4封推荐信,是不太鼓励的,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美国大学申请通用条件
1、课外活动
对于美国的大学来讲,学生除了成绩以外,其他的表现也挺重要的,比如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创业活动、公益活动等都能为申请加分。
对于美国的大学招生官来讲,你参加什么课外活动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这些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感悟,对自己对他人会有怎样的影响。
比如体育项目不仅锻炼人的身体素质,能在体育项目中获得成绩一定离不开学生日复一日的练习,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帮助你更好在其他领域获得成功。
学校觉得你有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加上你的成绩也很不错,相比较那些只会读书考试的同学,学校会优先录取你。
2、学术成就
作为高中生,能深入地完成一份论文,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要观点明确,也一定能在申请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更值得在个人陈述中重点描述,借此突出美国大学本科申请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成就。
3、高端竞赛
美国高校比较认可主要城市的市级竞赛。申请美国本科如果有参加自然科学竞赛,艺术体育比赛的经历,或者曾经入选过国际比赛,都能给申请锦上添花,证明申请人在此领域有高人一等的能力。
4、综合素质
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理心,贡献精神,服务他人及社会的意愿,辩证思维能力,意志力,韧性,抗压能力,等等,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个人经历来呈现。
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这些优异的能力和品质,才是真正的具备,而不只是空泛去谈自己如何理解这些美好品质。真正做到了,才是招生官需要在各项软实力材料中要捕捉的东西。换言之,参加过辩论赛,从来不等于有很强的思辨能力,或表达能力。做过志愿支教,也未必表示具备贡献精神或同理心。
真正能够让招生官信服的,是每个学生在这些经历中的所感所获所想。你能够感受到什么,能够关注到什么,能够联想到什么并且能够因为这些感悟,如何在今后的经历中有所侧重和改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才是招生官所认可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