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渡重洋开启美国留学之旅,本以为能在学术的海洋里自由驰骋,却在第一次收到成绩单时慌了神 —— 陌生的教学体系、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严苛的评分标准,让冲击 GPA 成了无数留学生的 “头号难题”。GPA 不只是一串数字,它是申请名校研究生的黄金钥匙,是斩获高薪 offer 的敲门砖,更是对自己留学成果的直观见证。
接下来我会从四个大方向给大家建议,助力大家冲GPA4.0!
1:怎么选课更有利?
2:开课前可以做哪些准备?
3:听课有哪些技巧?
4:考试有哪些形式?分别如何应对?
选课技巧
参考Rate my professor
网站上搜索教授名字,就可以看到教授的评分和往届学生的具体评价。
(请用辩证思维看待,更建议仔细看评价里面的细节:比如有多少考试、多少作业。评分高的教授不一定就好,评分低的也可能是被恶意冲了差评!)
开课前的准备
刚出去留学的留学生往往都会有一个共同破防的点:托福110或雅思7.5的自己居然听不懂教授的一口口音也看不懂教授的狂草板书,这时候往往会质疑自己,但其实!这超级正常!作为非母语的学生,咱们要学会“笨鸟先飞”。
“研读”Syllabus
Syllabus(教学大纲)相当于“课程说明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节奏安排、分数构成说明(包括考试形式和考核标准)所需教材、和教授推荐的延展资料等。
提前看教材和资料
提前过一遍教材的intro(简介)和目录,了解课程框架。若有文献资料,提前看!一些课要当堂reading(阅读),新人留学生很难跟上母语同学的阅读速度。
(教材不要直接去bookstore买纸质的,巨贵!给大家提供几个免费电子版下载教材的平台:Z-library、Openstax、Bookboon、Project Gutenberg、Library Genesis、Manybooks)
提前过讲义
一般开课前教授会在blackboard(黑板)上传讲义,建议先过一遍框架和重要的专有名词。
(可以先用中文查一遍,以防课上直接听英文释义听不懂)
听课技巧
笔记只要记重点
千万不要“复制黏贴”搬地抄写slides(幻灯片)(一般教授会直接给)!机械性抄写时,脑子是不思考的!记笔记时,要带着思考判断重点、记录重点。
及时标注问题,课后问教授
课上有听不懂的先标注出来,课后大胆抓教授问!课刚结束或者约教授office hour都可以。
(教授一般对国际生都很耐心,可以参考一下话术“Professor XX(教授的Family name),about XXX(你不懂的部分),I haven’t quite understood yet,could you please explain that for me again?”)多在教授面前刷脸!让教授知道“你超努力”,成绩上教授可能会“松松手”,我曾经有一节课按照分数对照表算应该拿A-,但因为每节课下课都抓教授,还帮着做过两次实验志愿者,最后还是拿了A!
考试形式
并非“一考定生死”,美国大学的成绩通常是结合了许多板块后给出的综合评分(每个板块占不同的%)
美国大学常见成绩构成板块:
1:Individual Assignment
包括各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个人presentation、个人报告等一些需要独立完成的任务。(诀窍:Quizlet、Chegg、Course Hero上可以搜到作业和真题。但一定不要无脑抄!!因为有教授会故意在上面放错误的答案钓鱼执法!)
2:Group Assignment
需要自行组队或教授指定组队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任务,一般是presentation和报告为主。
诀窍:靠谱的组员是成功的一半!而碰到活祖宗真的就像是在渡劫,如果是自行组队,给大家提供一些挑组员的Tips:
1:留意上课主动坐第一排的同学。
2:留意上课主动发言,或者发言侃侃而谈的同学。
3:留意认真记笔记,甚至提前打印好讲义并已经做了标注的同学(他们不一定是大腿,但一定认真努力!)
3:Quiz小测验
一般是当堂测验,不一定会提前通知(很可能为了抽查reading或者作业是否完成),难度通常不高。
4:paper论文
文科基本都逃不过Essay(较短)和Paper(较长)。
(论文实用工具:Deepl:更适合学术场景的翻译、Grammarly:语法检查和润色的插件、Zotero:整理参考文献、Quilbot:减低查重率的句子改写编辑器)
5:Exam(Mid-term&Final)期中和期末考试
和国内学校的“期中”不同,更像“月考”,一学期可能会有2-4次Mid-term。期末考试和国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