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大学院校 > 斯坦福大学 > 斯坦福大学动态:保留传承录取,重启标化考试要求!国际生何去何从?

斯坦福大学动态:保留传承录取,重启标化考试要求!国际生何去何从?

在线咨询

近日,斯坦福大学正式宣布两项招生政策:延续备受争议的“传承录取”(Legacy Admissions),同时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标准化考试(SAT/ACT)要求。

这一决定瞬间引爆美国高等教育界,被视作对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废除后的直接回应,亦让“公平与特权”的争论再度白热化。

斯坦福的此番调整,不仅关乎未来申请者的命运,更折射出美国精英教育体系深层的矛盾与博弈。

●  政策解读:斯坦福为何“逆势而行”?

尽管哈佛、耶鲁等多所名校因“传承录取”饱受批评,斯坦福却公开捍卫这一传统。

校方表示,校友关系网络是斯坦福长期竞争力的核心,传承录取能够强化代际忠诚,并维持稳定的捐赠来源。据《斯坦福日报》披露,校友捐赠中约34%直接关联“子女入学机会”。同时,在平权法案废除后,校方或许试图通过传承录取维持学生背景的多样性。

然而,批评者尖锐指出,该校2024届学生中“校友子女”占比仍高达12%,且这类学生平均SAT分数比非传承生低150分,制度不公的争议难以平息。

另一方面,斯坦福在标化考试政策上作出了180度转向。2020年疫情后,该校曾跟随“Test-Optional”潮流暂停标化要求,但新政明确2025年秋季申请者必须提交SAT/ACT成绩。

校方解释称,标化成绩仍是学术能力的最佳预测指标,尤其在高中GPA通胀严重的背景下,标准化考试能更客观评估学生潜力。此外,他们认为标化要求反而有助于低收入学生脱颖而出,并减少申请者盲目“海投”的现象。

斯坦福内部研究显示,2021-2024年“免标化”录取的学生中,第一年学术表现不达标率上升11%,这或许成为政策回调的关键依据。

● 谁是新政的赢家与输家?

新政之下,不同背景的申请者将面临截然不同的境遇。显而易见的赢家包括“校友子女”及私立名校生,他们既享有传承录取的特权通道,又通常拥有更充足的标化培训资源同样受益的还有亚裔高分考生,尤其是擅长应试的中国学生,标化考试的恢复可能为他们提供更公平的竞争平台。与此同时,SAT/ACT考试培训机构也将迎来业务增长的黄金期。

然而,新政对部分群体而言堪称噩耗。低收入少数族裔学生因缺乏标化培训资源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那些原本依靠文书和活动包装的“背景模糊”申请者也将失去优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Test-Optional”红利期受益的GPA高分但标化薄弱的学生,其录取前景可能急转直下。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政策变动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

● 中国学生的机遇与策略调整

对于中国申请者而言,标化考试从“可选项”变为“必答题”意味着战略重心必须调整。

鉴于斯坦福近年录取者SAT中位数已达1540,中国学生应当以1550+作为目标分数。如果SAT屡考不理想,转而攻克ACT或许能成为“曲线救国”的策略,因为斯坦福接受两者等价换算。

但需要警惕的是,校方明确表示将综合评估标化成绩与课程难度,因此AP/IB等学术表现同样不可忽视。

虽然中国家庭少有斯坦福校友资源,但通过其他方式建立与学校的联系仍至关重要。积极参与斯坦福官方夏校(如SSI)、争取该校教授科研机会,或是获得知名校友的推荐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承缺失”的劣势

此外,在标化分数差距缩小的背景下,文书与活动的差异化呈现变得更为关键。

申请者应当深入挖掘自身经历与斯坦福教育理念的契合点,通过专利、论文、社会影响力项目等具体成果,而非空泛的赞美,来证明自己的匹配度。

斯坦福看似矛盾的政策组合,实则揭示了美国高等教育难以调和的困境。

表面上,恢复标化考试传递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号;实质上,保留传承录取却维护了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

这种分裂或许预示着未来顶尖大学将走向“双轨制”:少数族裔依靠政策倾斜、富豪阶层凭借传承录取、中产阶级通过标化高分展开厮杀,而国际学生则不得不在这三条战线同时作战。

斯坦福的新政再次证明,美本申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对中国学生而言,唯有提前布局、多维度准备,才能在这场教育的重新洗牌中占据主动。标化高分是基础,独特人设是亮点,战略资源是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教育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变,唯有洞察先机者方能赢得未来。

已是最新文章

斯坦福大学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