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大学 > 2024Fall必看!平权法案被推翻后,美国大学招生新变动有这些!

2024Fall必看!平权法案被推翻后,美国大学招生新变动有这些!

在线咨询

随着最高法院禁止有种族意识的平权法案的决定,大学招生程序对每个人来说都将发生变化。

数百所大学已经停止要求标准化考试,论文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招生决定可能会变得更加主观。

关于大家对于美国大学招生的一些问题,以下是问题解答,学生、家长必读!

01平权法案是什么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促使美国国会制定了平权法案。法案规定在大学招生、政府招聘时要照顾少数族裔和女性等弱势群体。平权法案的初衷,是确保人们不因族裔、宗教、性别等背景受到歧视或不公平对待。 

一些人认为,平权法案给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非洲裔和拉美裔学生提供了克服历史重负、借由高等教育实现阶层跃迁的可能性。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宪法禁止大学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申请人的种族因素。这一裁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颠覆了美国几十年来实践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也被称为扶持行动)。

这是美国教育界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平权法案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纳入政策,被认为是一项提升多样化的措施。

高院的裁决适用于美国所有的公立和私立大学。但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哈佛大学等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每年有数万名申请者争夺几百个录取名额。

最高法院并没有直接说这一裁决推翻了20年历史的法律规则——即大学可以在建立多元化学生群体的整体努力中考虑种族因素。但影响可能十分重大。

02将发生哪些变化?

虽然法院的决定适用于美国各地的大学,但已经有九个州采取措施禁止在公立大学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这可能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巨大变化。

例如,加州在25年前就禁止在包括公共教育在内的所有政府项目中基于种族的“优惠待遇”。

在整个加州大学系统中,少数族裔的代表人数下降,但通过其他方式增加多样性的努力还是有效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目前招收的非裔和西班牙裔学生的比例高于平权法案生效前。

最高法院在其意见中表示,申请人仍然可以引用他们的种族,并讨论种族如何“影响了他/她的生活,无论是通过歧视、激励还是其他方式”。大学可以找到“种族”的替代品——比如经济劣势或地理出身——来建立多元化的学生群体。

不过,大学如何做到这一点,可能因校而异。

03课外活动获奖了,能够助力成功爬藤吗?

课外活动在申请中的重要性有多大?例如,我是一名作家,参加了一些比赛,并出版了一些故事。我需要怎么样才能进入前20名的学校,或者我梦中情校哥伦比亚大学?

——Jackson Urrutia-Andrews, Folsom, Calif

如果对整个申请流程没有很清晰了解的话,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但是我们把你的问题交给了纽约州华盛顿港的一位大学招生顾问。她说,仅仅一项课外活动不太可能让你进入前20名大学。

她说,即使赢得写作比赛也不一定能赢得去哥伦比亚的门票,但是表现若你表现出对写作的长期热情可能会有很大帮助。

“真正能让学生与众不同的是一段时间内的奉献精神,”她说。“虽然参加比赛可能是一个加分项,但真正、持续的奉献精神和对写作的真正热爱将是关键。”

04男同学变“抢手货”

女性申请者人数超过男性,男性有优势吗?

— Denise Somsak, Evendale, Ohio

你发现了一个让大学招生官员左右为难的问题:性别差距。

在全国范围内,申请大学、上大学和获得学位的女性多于男性。女生占全国学生的近60%。

尽管你很难让招生官员证实这一点,但有报道表明,男生更容易进入大学。

The Brown Daily Herald对2021-22年录取周期的分析发现,布朗大学收到了1.3万份来自女性的申请,男性在录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分析发现,在那个周期中,男性申请者的录取率为6.73%,而女性申请者的录取率为4.06%。

然而,在另一个高度选择性的校园——弗吉尼亚大学,对录取人数的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录取率大致相同。而且,由于申请的女性多于男性,被录取的女性也更多。

05为什么不抽签式选择录取的学生名字?

如果没有任何标准(没有要求的SAT分数),如果我们不能谈论种族(没有平权法案),如果它只是基于平均绩点,我们为什么不转向抽签系统呢?

— Chelsey Kueffer, Captain Cook, Hawaii

像常春藤联盟这样的非常挑剔的学校,通过抽签录取学生的想法似乎与当前的进程截然相反。但是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谈论抽签是改革大学招生的一种潜在方式。

当然,这是否会发生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哈佛大学政治理论家迈克尔·桑德尔写了一本抨击精英统治的书,“The Tyranny of Merit: What’s Become of the Common Good?”

他担心精英大学的学生没有认识到除了努力外,运气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他建议像哈佛这样的精英学校为超过最低门槛的学生举行抽签。

这将如何运作?

科罗拉多大学校长L·宋·理查森说,她对桑德尔的抽签概念很感兴趣。

“我喜欢抽签招生的想法,因为它更透明,”她在接受采访时说。

她说,这有点像引导抽签。学生必须先达到某个门槛——比如成绩或考试分数或其他一些指标——然后他们的名字就会被列入抽签系统中。

理查森博士说,“我们假设,门槛以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学校取得成功。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或不意愿来塑造班级,或者根本不塑造它,只是让它成为一种抽签。”

例如,如果一所大学有传承录取政策的话,它可以通过给校友家庭两张票来维持其价值观。或者它可以给全额支付的学生或低收入学生更多的票。

她说,抽签将消除录取中最主观的部分:谁碰巧在阅读文件。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不管他们是否有意识,”她说。“所以抽签系统所做的就是消除这种偏见。”

06亚裔为何对大学招生产生分歧?

哈佛2018年的录取数据显示,新生中有22.9%是亚裔学生,且比例逐年上升。

这次美国高院针对的两起案件涉及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招生,这两间大学在招生时考虑种族比例,最初是为了提高黑人和西班牙裔学生的数量,确保少数群体在本校学生中有公平体现。但反对者认为这是反向的种族歧视。

针对哈佛大学的诉讼由一群亚裔美国学生提起,他们声称哈佛大学的招生政策歧视亚裔,低估了他们的学术成就和高分。

在美国亚裔群体中,“平权法案”是长期以来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尤其在重视下一代教育的华裔美国人当中,这时常成为他们辩论的话题。

支持者认为,“平权法案”能够保障学校和公司在录取过程中避免歧视少数族裔,亚裔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但反对者说,当亚裔与非裔、拉美裔等其他少数族裔同时进入候选名单时,该法案倾向支持非裔等其他少数族裔的录取。

不过,许多年轻一代的亚裔认为,即便如此,该法案也是为了保障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因为亚裔家庭普遍只注重孩子的分数,而非多元化发展。

亚裔美国人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告诉BBC,他对高院的裁决表示欢迎。他的组织认为,平权法案对亚裔美国学生进入精英学校的概率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一决定将保留精英政治,这是美国梦的基石”。

加利福尼亚州众议院议员、国会亚太裔核心小组主席赵美心(Judy Chu)说,取消平权法案“不是胜利”。

她说:“对于亚裔等少数社群来说,结束有种族意识的录取不太可能改变精英院校录取亚裔美国人的净人数,但来自低收入、有难民或土著背景的亚裔学生将遇到更多的录取障碍。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大多数亚裔都表示支持有种族意识的录取”。

根据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6月8日发布的研究,大多数(53%)亚裔美国人认可“平权法案”这一概念。

但同时,绝大多数(76%)亚裔反对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将种族作为考虑因素。皮尤同一天发布的另一份研究显示,50%的美国人反对大学在招生时将种族作为考虑因素。但有47%的非裔美国人支持这一政策,只有29%的白种人同样表示支持。

对于亚裔学生来说,平权法案被否定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再因种族比例配额限制很可能意味着申请环境的变好。

然而,根据美国各大高校的反映来看,他们仍旧有着很强的意愿保证校园的种族多样性,因此我们不能保证他们不会有后续的措施来确保这一结果。至于是扩招,特招,还是任何其他的手段,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美国大学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