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是衡量孩子在高中学习的唯一指标,且是几乎没有其他部分可以弥补。
GPA到底是怎么计算的?满GPA难道不是4.0吗?为什么有些学生能超过这个极限?怎么提高孩子的GPA?
GPA是什么?
GPA全称Grade Point Average,俗称绩点。是由学生提交长时间(3~4年)的成绩单进行加权计算得来,即学生的在校成绩。
GPA是美国大学申请的基石,其重要性更是高于标化考试与课外活动。
每门课的成绩组成通常由任课老师制定,比如历史课老师可能比较注重课堂参与度、作业和论文,那成绩组成就会是15%课堂参与度+30%作业+20%论文+30%考试;
比如数学老师比较注重学生是否真的学会知识,那成绩组成会是20%作业+20%小测验+60%考试。
GPA是怎么计算的?
通常GPA是由每一门课的成绩相加除以课程的门数计算得出的。
大部分学校的成绩换算标准如下表所示:
字母成绩 | 百分比成绩 | GPA换算 |
A | 93+ | 4.0 |
A- | 90~93 | 3.7 |
B+ | 87~90 | 3.3 |
B | 83~87 | 3.0 |
B- | 80~83 | 2.7 |
C+ | 77~80 | 2.3 |
C | 73~77 | 2.0 |
C- | 70~73 | 1.7 |
D+ | 67~70 | 1.3 |
D | 63~67 | 1.0 |
D- | 60~63 | 0.7 |
F | 60- | 0 |
如果一名同学上了5门课,获得了3个A、1个A-和1个B+,则成绩为:
{(3*4.0) + (1*3.7) + (1*3.3)}/5= 3.8
如果换算成百分制,则为3.8/4.0=95%,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不同学校也会有不同的GPA算法。比如有的学校为了尽量给到学生好看的GPA,会在一个学年的两个学期中,取最高的成绩作为整个学年的成绩;也有学校可以选择不计入几次成绩最低的考试。
GPA如何超过4.0?
GPA的算法还会牵扯到weighted和unweighted的概念,也就是加权与不加权。加权的GPA会将课程的难度也体现在GPA上。
在美高体系的课程中,课程的难度一般会分为3个等级:regular普通课程、honors荣誉课程以及AP大学先修课程,分别对应加权满分4.0、4.5和5.0。
比如一名同学选了5门课全是AP,且全拿了A,那加权GPA将会是5.0,而不加权的GPA则还是4.0。
所以当学生的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课程的难度会显得非常重要。
即使学校不提供加权成绩,大学招生官也会进一步查看候选人的课程难度。
IB和AL课程体系的同学,通常不会有加权的成绩,IB课程的HL和SL就已经说明了选课的难度。
本事不够?策略来凑!
美本的申请需要提交从9年级到12年级的成绩。因此除了GPA的绝对成绩以外,大学招生官也会查看学生成绩的走势。
如果9年级的成绩不太好,但一直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是一个比较利好的信号,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如果反之呈一个下降趋势或者反复横跳,则需要在申请材料好好解释原因。
相对来说,11年级和12年级第一个学期的成绩权重在招生官眼中会比9、10年级的成绩高。
所以从选课策略的角度来看,把试错和难拿分的课放在低年级修是相对稳妥的策略。
而且很多学校是允许重修课程的,如果在高年级时学有余力的话,也可以重修以前的低分课程来提高整体GPA。
在美高和国际学校,通常同一节课都会由不同的老师负责不同的时间段,来满足不同时段要上课的学生。
这也意味着,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上课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分标准。有效的选课可以让高中阶段的GPA管理事半功倍。
评估一节课的难易程度主要有两个评价体系:
一是老师上课的好坏:讲课够不够有趣,讲得够不够清楚;
二是评分体系的难易,也就是难不难拿GPA:题目出的难不难,容错率高不高,要写的论文和要做的演讲多不多。
老师非常好,评分体系简单,这是最优选的课;老师非常好,但评分体系稍难,也是最值得上的课;
又或者老师无聊又讲不清楚,但GPA好拿的课,从功利角度出发也是一个不坏的的选择;
但是如果老师又不好,又很难拿分的课一定要避免,这会让你的一个学期变得非常绝望。
所以千万要在选课之前做好功课,可以向之前的学长姐甚至老师了解课程难度、老师的风格和评分标准。
从大学申请的角度来看,除非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特别突出的成就,否则招生官还很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现在GPA的层面就是学生是否有更多元的选课,特别是在难度相对比较高的课程中是否能做到文理兼顾甚至兼修一些艺术和工程方面的课程。
当然,GPA本身的绝对分数是高于选课多样性的,如果无法兼顾,还是优先保证GPA。
学会主动寻求帮助
当你意识到成绩有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藏着掖着觉得丢人,要及时向老师、同学、父母或者校外的机构寻求帮助。
如果老师有office hour,一定要带着问题去office hour找老师,这样不仅能让老师帮你解决问题,也是一个让你和老师更好互相了解的过程。
你会更熟悉课程老师的好恶标准,也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你,未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写推荐信也会是加分项。
对于成绩不好的同学,建议在寒暑假先修之后要上的课程,这样一方面可以比较系统地梳理之前的知识点,查漏补缺,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知识结构,建立未来学习的信心;
另一方面,先修课程可以让之后维持高GPA变得轻松,有更多的时间去冲击竞赛或者完成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