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大学 > 比比美国大学本科和国内大学本科

比比美国大学本科和国内大学本科

在线咨询

有个家长在学校家长群里说,看了一个专家视频,讲美国本科和国内本科毕业后学生水平差不多,那花那么多钱出去读本科,值不值?

这个家长的孩子是国内大学本科,来美国大学读博,我不知道他究竟想听什么答案,在纠结什么?但是这个所谓的专家,一定是个“砖家”。

美国大学本科和国内本科教育体制都不同,出来的学生水平怎么可能差不多,这里不是说美国本科好或者不好,比国内优或劣,而是孩子们学到的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模式也不会一致。

我和儿子交流过,美国本科究竟学到了多少,从专业角度出发,他觉得真没有学到想象中那么多的专业知识内容,即使是现在到了博士阶段,他仍一直在探索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而不是为了满足学分要求必须学习的课程。

因为他们学校数学专业比较知名,系里各个方向都开了很多课程,他都想学,但又学不过来,于是一直在抱怨本科一、二年级的时候,只选了数学本科课程,如果早有人提醒他(其实美国大学学校都有选课指导,我估计应该也提醒过,不过儿子当时应该没听进去),本科生可以选研究生课程,他就不会选那么多简单的本科生课程了。

这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怪不得儿子,他最宝贵的一年大学时间,正好赶上了疫情,都是在国内封闭着上网课,因为有时差,还只能看录播,所以那一年,没法与教授深入交流,同学也还是大一那些认识过的同学。我知道他有一些同学疫情期间一直没回国,坚持和教授多交流,进了实验室做科研,学业信息自然比他了解更多。

等儿子大三回到美国开始知道可以选研究生课程,才发现,这才是给学生选的真正专业课程,难度高、人数少,本科的数学课程实在是太基础了。

所以,如果时光可以重来,儿子会重新规划一下他的大学本科选课,如果可以,大一就可以开始挑战部分研究生课程了。

除了专业课程,再来说说大家都说的,美国本科的博雅通识教育,就是本科学生在前两年没有选定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些基础学科来开阔眼界,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

儿子学校是有这种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的,在课程范围内,自己随意选感兴趣的,大学几年,我知道的,他选过海洋学、语言学、科技史,竟然还有一门斯堪的纳维亚文学。

很意外,语言学这门课竟然让儿子赞不绝口,让他了解到各国语言的由来和故事,科技史更是调动了他全部的兴趣细胞。

出于好奇,他还选了一门中文课,课上的教授是一位中国通的美国人,娶了一位中国姑娘,讲起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儿子惊奇地发现,原来外国人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为了讲戏曲,这个中国通还把一位在学校城市的中国知名演员请了去,在课上,给学生们唱起了中国评弹。

课程少而精

根据和儿子平时的闲聊,我对美国本科的判断,一是美国大学每学期所学课程没有国内这么多,但是学的相对扎实。一学期也就选个三到四门课程,但是因为考试、作业、考勤等都算作成绩,所以学生平时一刻不敢懈怠,考试如果发现作弊很多学校是直接开除的,每学期学生都在这种高压的学习环境中日复一日,所以所谓的“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灯火通明”之类的传说虽然不那么真,但是足以说明美国学生的压力不小。

临近期末,真的是有深夜学生集体裸奔,释放压力这种活动,我问儿子什么盛况,答,有裸奔活动,但是哪有中国人去的。

自主性要求

二是自主性要求高,美国大学没有班级概念,都是学生自己选什么就上什么课,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学业规划选课,所以几乎没有选课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

美国大学校园里面都是匆匆忙忙赶着上课的学生,有的赶不及还滑着滑板车,因为你这堂课和下堂课可能隔着半个校园,儿子每天在学校里面都是轻轻松松万步起步。

资源多

三是资源很多,越好的学校资源越多,包括实验室、科研机会、图书馆、健身房等,但是对个人的主动性要求也高,因为没有国内大学辅导员之类的人管你,你就是堕落了、从未上过课也没人扶你,全凭自觉。

教授水平高

四是教授水平普遍都高,能在儿子学校教课的老师,基本都是最顶级名校出身,所以不能说完全没遇到过教得不好的教授,但是他自己说,95%以上的教授都教的非常好,他觉得自己没有虚度年华。

当然,美国读书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多元化国家同学,也能发现人性的弊端全世界都差不多,还有安全、毒品、性别等问题,在我看来不可接受的一些事情,儿子慢慢已经波澜不惊。

至于最初讨论的去美国读本科值不值这种事情,因为他没有上过国内大学,所以无从比较,谁都没法同时并轨前行,在国内读过大学的家长和学生还是自行判断吧。

美国大学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