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美国劳工部(DOL)公布了2024财年PERM的申请数据,PERM申请总数为151,773份,较2023财年减少4.5%。
在申请常规的EB-2和EB-3的时候,需要申请人的雇主向美国劳工部提交PERM,证明没有合适的本土劳工来担任所申请的职位,以此来申请美国绿卡。
那么PERM申请数量的下降,透露出哪些信息?
首先从数据上来看,科技大厂依然是PERM申请的主力。但近两年来,部分大厂暂停支持PERM申请,以及不定时的裁员风波的出现,使PERM申请的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今年3月26日,谷歌在TGIF大会上宣布,不再继续给普通软件工程师办理PERM劳工证。而且不是短暂停止,而是永久。
曾经,入职后就开始申请PERM走绿卡程序,是很多美国科技大厂的标配。但是这几年,很多硅谷的科技大厂,都在紧缩PERM申请。除了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苹果、IBM、甲骨文(Oracle)等众多科技公司也被报道,暂停或放缓PERM申请。
源头上的PERM的减少,成为这次骤降的主要原因;其次,很多移民申请人主动调整了身份规划的路径。
PERM作为职业移民申请的第一步,在雇主确定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后,由DOL确定该职位的工资标准。随后,雇主需进行公开市场招聘,证明没有合适的美国劳工来担任所申请的职位,并向DOL提交PERM申请。
这第一步不仅充满不确定性,而且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那为什么不能直接跳过PERM的申请呢?
近几年,很多执拗于常规路径申请美国绿卡的人群,开始转换思路,通过EB-1A/NIW以及EB-5这些无需PERM的项目申请移民。
就以NIW为例,虽然大家常常把它和EB-1A拿来比较,会让人下意识地退却,觉得自己很难符合条件。但它其实本身就是EB-2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只是需要略高于EB-2常规申请人的要求且证明符合美国利益,就能够免掉PERM这一复杂的环节。
还有很多留学生群体,也开始另辟蹊径!
之前美国留学生的留美路径是:F-1签证→申请OPT→持EAD入职→公司申请H-1B→ H-1B抽签成功→在公司走PERM流程→公司提交I-140→等待移民排期→递交I-485 → 获批美国绿卡。
看似环环相扣的流程,却暗藏各种限制。比如大家都知道的H-1B,抽签难如登天;还有上面说的PERM流程,需要很长的时间验证,你这个岗位美国人无法胜任;即使最后I-140获批了,漫长的排期等待,也让很多申请人无法安心。
近两年,越来越多中国留学家庭会在孩子上学之前就规划好身份。
有的家长借助自己在行业领域内的经验积累,在孩子未超龄之前,申请EB1A或NIW;有的家长则利用已有的财富为孩子申请EB-5,这样孩子就可以带着身份去上学,不仅可以享受更高的录取率、更自由的专业选择度,毕业后职业发展也可以不受各种政策变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