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政府关于对留学生的政策就层出不穷。让不少准备赴美留学的小伙伴们,都觉得比较慌乱——因此,大家一定要实时了解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之前,我们跟大家分享了针对F-1签证的重大调整,最近又爆出美国想再扩我国院校留学“黑名单”——58所中国高校的学生赴美学签或将直接被拒!但,美国的高校却在进一步扩招——在这种时刻,你敢抓住这次机会冲吗?
美国欲再扩我国留学”黑名单”
9月19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下属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下称“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重磅报告,题为《从博士到解放军:签证政策如何让中国国防实体利用美国高等教育》。
报告首次点名58所与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SASTIND)共建的高校,并将这些院校与现行的总统公告10043号(PP10043)直接联系起来。其核心判断是:美国高校在接收这些背景的研究生和访问学者时,存在“尖端科研成果可能被转化为军用”的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委员会呼吁国务院与国土安全部进一步收紧签证与科研合作,把“学术开放”视为“战略竞争”的关键防线。
”那么,这份“扩展版”的10043究竟传递出什么信号呢?对留学又意味着什么?下面我们来逐层拆解
首先大家先不要恐慌,这只是美国众议院下属机构的一份报告,并没有开始执行。真正要立法还有一段时间,能否通过也未可知,大家先不要恐慌;其次是针对申请学生的背景,来自哪些学校。从名单看,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所以影响群体主要是赴美留学的硕博群体,去美国读本科,或者美本背景暂不受影响。这份报告的核心逻辑,其实就围绕一条链条:“学术训练—技术转移—军用转化”。
也就是说,美国担心:如果长期接收并资助来自中国和国防科工局(SASTIND)共建院校的研究生、访问学者,那么他们掌握的尖端科研知识,最后可能会顺着军民融合的体系,流向解放军。名单来源:委员会要求马里兰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南加州大学、普渡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这6所大学提供在读中国学生的信息,通过交叉对比得出这58所大学名单。名单中不仅包括“国防七子”和“兵工七子”,还涵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大陆的顶尖理工大学无一幸免。
中国高校“黑名单”最早是在2020年,当时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签署了第10043号总统令,明确限制毕业于国防七子的中国学生获得F/J签证。随后特朗普下台,拜登并没有严格执行这项政策。该政策主要针对敏感学校和专业领域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限制他们在美国一些敏感领域做研究,比如量子计算、大数据、5G、航空技术、人工智能等。随着特朗普的二次上台,这份名单不断扩大,到现在就连清北浙交这样的没有军方背景的大学也被纳入名单。委员会发表报告的核心目的就是,担心中国学生窃取他们技术。
于是,委员会提出了四方面的收紧措施:
第一,签证环节。报告主张把《移民与国籍法》以及第10043号总统令制度化,明确针对特定院校出身的申请人收紧签证通道,避免他们进入美国攻读敏感学科。
第二,科研限制。对已经在美的相关人员,委员会建议严格限制进入涉及人工智能、量子、半导体等敏感实验室,并强制披露其研究资金和合作来源,以切断可能的隐性渠道。
第三,在美约束。报告强调,即便已经获得学习或工作机会,也不应允许他们参与联邦科研项目、进入政府实验室,甚至在OPT等实习与就业环节,也要增加额外限制。
第四,校园防控。除了学术和就业层面,委员会还提出要限制校园中的学生组织,禁止接受所谓“敌对国家”资助的社团在美国高校存在,并对违规行为施以更严厉的刑事处罚。
此外,委员会不仅建议限制学生签证,还呼吁通过立法,切断联邦科研经费与涉军背景院校的合作。比如,亚利桑那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陆续终止了和大陆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虽然这份报告的建议还未形成立法,但显然让大家留美路上又多了一个不确定因素。因此,对于要申请美国硕博的学生,如果来自“名单”院校的敏感专业,就要两手准备,多国申请了;如果你是高中生,可以考虑尽早出国,避免敏感背景。
在美中国学生面临的风险点
对于已经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尤其是毕业于这58所高校的学生,风险主要体现在四个关键环节
续签和再入境:二次检查可能更常见,这意味着更多学生需要频繁续签,增加被审查几率;
OPT和STEM OPT:审查更严,移民官会重点关注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尤其是对于敏感领域的研究岗位;
H-1B/EB类身份转换:雇主合规性、岗位敏感度更受关注,9月2日开始,H-1B签证续签已取消免面签政策;
事后撤签:签证不是一劳永逸,未来可能随时被吊销,特别是那些在“关键领域”学习的学生。
总的来说,这份扩展版的“10043”清单,传递出的信号就是:美国对中国学生的签证审查还会继续收紧,尤其集中在目标院校和敏感专业。对留学生而言,这意味着可能面临更多等待与不确定性。至于最终会走向多严,还需要观察政策细化的落地情况。面对这一趋势,我们能做的就是抢时间、找出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规划”,为未来的留学与职业路径做好充分准备。
美国名校给留学生开”隐形窗口”
今年,美国高校的关键词常常是“收紧”——签证收紧、拨款收紧、招生审核收紧。就在外界以为机会越来越少时,一股“逆向操作”的潮流却在悄然发生:斯坦福、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相继宣布扩招,加州大学系统、佐治亚理工、UIUC等大型公立更是大幅放量。这种“收紧”与“扩招”的叠加,让留学生的处境变得微妙:门口的门槛看似更高,但走进去的机会,反而可能比以往更多。
1、常春藤与精英私立:扩招理念的转变
常春藤盟校长期以来奉行“小而精”的教育理念。小班制、低师生比,被视为其保持教育质量与学术氛围的秘诀。但当扩招的风潮席卷而来,连这些坚守传统的顶尖学府,也开始重新调整。
斯坦福大学:信号尤为明确。校长在今年4月10日的讲话中宣布,今年将额外增加约150名本科生(其中包含部分转学生),并同步启动长期扩招方案的设计。作为美国最受关注的私立大学之一,斯坦福的扩招意味着一种转向:在保持质量的同时,逐渐向更多学生开放。
耶鲁大学:调整则更具系统性。根据校方 Provost 办公室的文件,自 2025 年秋季起,Yale College每届将增加100名本科生,从1,550人扩大到1,650人,本科总量最终将达到约6,600人。这一数字虽然不算庞大,但对于耶鲁这样强调精英教育的院校来说,已是显著的结构性变化。
普林斯顿大学:通过新建Yeh College与New College West两座书院,完成了四年内累计增加500名本科生的扩招目标。到2025年,这一轮扩招全面收官。书院制与扩容相结合,让普林斯顿在维持教育氛围的同时,扩展了承载能力。
2、公立系统与州立旗舰:数量效应的集体释放
与常春藤的谨慎扩招相比,公立大学系统的动作更为激进,带来的是规模效应的集体释放。
加州大学系统(UC System): 数据最为亮眼。今年UC系统录取的加州本州新生人数达到100,947人,创下历史新高;系统总新生录取数为149,368人,同比增长9%。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放水”。其中,UC Berkeley甚至额外发放了约787份录取通知,以优化新生规模。
在南部和中部地区,州立旗舰大学也同样创造了记录:
佐治亚理工学院:宣布2025年迎来史上最多的新入学本科生,超过5,400人,其中目标新生约4,000人,较往年增加约3%。
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在校生与新生规模连续创新高。校方在通稿中强调,扩容是“容量配套下的战略性扩量”。
3、知名综合性院校:保持高位与专业导向
除了常春藤和州立旗舰,部分知名私立综合性大学也在悄然调整: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U):迎来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新生班,约1,963人。
波士顿大学(BU):新生人数稳定在3,461,继续维持高位规模。
佛罗里达大学(UF):则在专业导向上大幅扩招。其护理学院本科扩招60%,以应对全美护理人才短缺。与此同时,Class of 2029的申请人数同比增长23%,显示出强劲需求。
不过,并非所有学校都在扩招。普渡大学(Purdue)在2024年创下招生纪录后,2025年反而选择收紧本科新生规模,以缓解校园容量与住宿压力。这一“逆扩招”案例提醒人们:扩招虽是趋势,但校方仍会根据自身承载力和教学目标做出差异化决策。
学校扩招,是大学主动回应社会与人才需求的选择;新的学生签证政策,则是政治与移民政策博弈下的变量。当两股力量交织,留学生们迎来一个罕见的“申请窗口”。但“更容易”并不意味着“更轻松”。门槛的确比以往低了一点,但跨过门槛后,如何在学术与就业的舞台上证明自己,才是更难的命题。这场扩招潮,或许是一张“入场券”更好拿的时代邀请函。可问题是——真正的舞台上,你准备好了吗?因此,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和合理规划,为未来的申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