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大学类型
按照学校资金来源有两种类型
1. 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校友捐赠和由捐赠组成基金的投资回报。大部分排名靠前的一流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比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与公立大学相比,私立大学更注重小班教学,但是专业设置通常没有公立大学全面。
2. 公立大学
公立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政府的拨款。知名的公立大学有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和加州大学等。与私立学校相比,公立学校学生人数数更多,学科设置也更全面。公立大学通常不会为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
按照学校办学类型有三种类型
1. 综合性大学
综合性大学又称“University”,通常规模比较庞大,学院设置全面,并提供多种学位,包括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综合性大学可以是私立大学或公立大学。在学术上,综合性大学注重培养学生为具体的专业人才。例如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纽约大学都是知名的综合性大学。
2. 文理学院
大部分的文理学院提供四年制的本科教育,学校规模比较小。文理学院大都是私立学校。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文理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品质,旨在培养能力全面的领导型人才。威廉姆斯学院、阿莫斯特学院和鲍登学院等都是著名的文理学院。
3. 社区大学
美国的所谓社区大学(Community College)大多是公立学校。这是亚洲国家所没有的一种教育系统,提供二年大学一般课程教育,学校会颁发副学士学位(Associate Degree),毕业可转到四年制大学或学院继续念书,许多学分都是大学承认的。社区大学是进入大学的一个跳板,而且它对英文和学科的需求不像大学或学院严格。社区大学同时提供专业技术和职业训练课程,学费相对便宜,比大学或学院少很多。大多数社区学院提供三种类型的课程:语言培训ESL课程、学士转学课程、生计教育(即职业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圣马特奥社区学院(College of San Mateo)、圣莫妮卡学院(Santa Monica College)、岱伯洛谷学院(Diablo Valley College)、圣芭芭拉城市学院(Santa Barbara City College)等都是著名的社区大学。
美国大学本科开学时间
1. 秋季入学
秋季入学的时间通常在每年的8月至9月,秋季是学校主要的的招生季,招生人数最多,招生专业也最全面。秋季入学的准备时间比较充分,招生从上一年的10月份一直持续到次年4月份。
2. 春季入学
春季入学的时间通常在每年的1月至3月,春季入学实际是学校对秋季招生的一个补充。春季入学招生人数少,开设专业也不全面,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春季入学。春季入学通常于上一年8月份开放网申系统,并一直持续到12月份,个别学校的春季招生截止日期在次年1月。
二、如何挑选美国大学
在挑选美国大学之前,大家可以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1.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学校?
2. 什么学校看得上你?也就是说你申请这个学校会通过吗?
Step 1: 搜索相关数据
搜索数据很关键,那么在搜索的时候需要搜索哪些数据呢?
1. 学校综合排名
以大学部来说,学校的综合排名很重要,它和学校的知名度、声望、校友资源、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研究经费等重要指标成正相关。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排名资料,如 USNews,QS, ARWU,THE,普林斯顿,福布斯等等。各家排名的侧重点不同,排名只是一个参考,不能作为你定校的唯一标准。
2.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意味着气候环境、生活费用、便利程度、打工及就业机会。所以建议同学们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在寒暑假的时候,前往自己想申请的大学看看,毕竟学校环境可以影响未来大学四年的生活与心情。地理环境的考量第一个是温度气候,美国北方城市冬天出门需要铲雪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第二个则是地理位置,学校所在的地区是市中心、郊区,还是道路两旁只有玉米田的乡下。地理环境相关考量:
- 生活便利程度:不要以为美国 = 纽约。如果去大农村上学,没有车不能买菜,看电影吃饭可能要开车40分钟。学校的地理环境也会影响未来四年学习之余的社交方式和业余安排。
- 生活成本不同:纽约的生活成本可能是德州的两三倍。
- 实习机会:如果学商科而且想边上课边实习,那大城市的机会肯定更多一些。
3. 学费和助学金
研究一下读你心仪的大学的经费,包括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
4. 学校规模
拥有几万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 (University) 和1,000人的人文学院 (Liberal Arts) 肯定不同。
综合性大学 | 文理学院 |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是专业设置全面,尤其是部分文理学院可能没有的商科、工科等实用类专业,学生多圈子更大机会多,校友人脉广方便就业,有自己的研究生院。 | 大多数文理学院的优势是有个关系紧密 (close-knit) 的小区,班级规模小,师生更亲密,学生有更多机会和教授课后聊天交流,可以选修大量跨专业课程,通过多说多写锻炼思辨能力,老师会逐字逐句帮忙修改文章等等。 |
文理学院大多没有硕士、博士群体,但是这也是文理学院的优点,因为教授可能直接找本科生加入研究团队,本科生有更多机会。
5. 专业设置
该学校的核心课程怎么样?有core和没core区别还是很大的。仔细看看学校的core的要求, core重不重? core里面的课程你喜不喜欢?喜欢自由选课的人可能不太愿意被core束缚。能不能学好?毕竟gpa还是比较重要的。
6. 录取条件
各项考试的最低分数自己是否达到。英语不过关又想出国的学生就要瞄准「双录取」学校,通过语言项目免托福入学本科。
7. 往年申请录取率
Top 10的学校,录取率大约是15~20%,Top 30增大到30~35%(LAC的女校是特殊案例)。这些分界线并不明显,但是有迹可循,搭配上自己的考试成绩, 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的程度应该配什么学校。
Step 2: 实地访校或向校友等人直接了解
如果有条件,最好直接去学校实地参访,才能获得网络上找不到的主观感受。大多数学校网站上都可以注册校园导览 (guided campus tour) 和说明会 (info session)。
- 校园导览 (guided campus tour) :由在校学生带领大家参观校园,可以看到图书馆、餐厅、甚至宿舍内部的样子,还可以问学生导游当初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
- 说明会 (info session):由招生官主持。可以直接和招生官交流,他们也会告知学校最新的招生政策。
如果以上两项都没有机会参加怎么办?
那最好能找到校友聊聊。这一步可以是申请初期做,也可能是最后录取 Offer 太多,拿不定主意时可参考做决定。另外还可以和校友聊聊校友去向和就业情况。
要弄清这个比较困难,但如果得到一些信息的话有很大帮助,在未来实习和就业时,校友推荐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可以参考学校吸引的recruitment 工作的情况。
其实还跟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哪些公司会到学校招人?都涉及哪些专业?想做ib的学校和投行联系紧不紧密?实习的机会多不多?联系上面地理位置的问题,实习方不方便?
Step 3: 考分、特长、兴趣、偏好
考量方向 | 决定关键 | 特色说明 |
考分和特长 | 说明申请者的竞争力 | 考试成绩如何?特长优势是什么?参加过什么活动?拿过什么奖项?竞争力反映了申请者更容易进入什么排名区间的大学,也就是后面要说的主申学校 (match schools)。 |
兴趣和偏好 | 决定申请者更喜欢哪类学校 | 在了解学校消息时,其实申请者心里已经有答案了。比如,「我」喜欢热闹、喜欢每天认识一群新朋友……那就是更喜欢大城市里的综合性大学。 |
申请美国学校总原则:很多人都知道,即使申请者很优秀,只申请 Top 5 的学校也有一定风险。选校要划分以下三个档次,合理选择不同排名档次的学校,这样可以增加成功录取的机率。
【三梯队】:
- 冲刺学校 (reach schools)
- 主申学校 (match schools)
- 保底学校 (safety 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