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读中学系列之ESL课程问题回答
● ESL课程是如果高中有的话,这个高中就不是特别好吗?拿ESL课程开设来评判一个高中的好坏对不对?怎么评价这个这门课程?ESL课程能代替托福分数吗?比如说我这门课成绩很高,是不是就不用考托福了?我在美国,是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选择上这个ESL课程吗?
答:ESL是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即非母语同学学习的英文课程,根据学校的情况酌情开设(国际生多的学校大部分都开设),尤其高中生比例高的中学。ESL课程开不开,不是判断学校好不好的标准。ESL不能替代托福雅思,ESL是具体学校课程,托福是标准化考试。两者完全不同,不能互相替代。 ESL就是英语课,英文需要提升的同学读的课程。课程的开设目标按照托福这类英文语言学习设置,是托福的专业课课程。这个课如果申请部分普通的美国大学(入学要求低的学校,可以申请免考托福;或者换句话说,学校这边儿是否接受免考取决于目标大学的决定。至少在目前为止,前50的美国大学没有一个说因为上ESL课程就不用再考托福,这个是没有的。但是,如果在美国读过四年的中学课程,就是已经在英文为母语的国家读了四年英语,我们申请免考托福雅思是可以的。
不过这不是可以百分百确保,举例说明。如果中学阶段,近三年的平均分(GPA)很低,没有达到最低标准,那申请大概排名前100的学校中,也没有学校认可他四年在美国的学习经历,依旧要求考语言的入学测试。所以课程表里有ESL,但是分数太低,根本不能受认可的。
那如果这个课程他是在大学,也就是大学的ESL课程,那另当别论。
中学生的ESL课程属于过渡性课程。比如说耶鲁附中,有所开设。学校国际生多,这种学校他们自己酌情开设的。
Yale、Williams、BC、NYU、Tufts、Chicago、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UC San Diego等等…相信四年的美高,同学们在这所贵族气息浓厚的环境里,收获的不仅仅只是通往名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一定还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独立的思想境界,勇敢探索的精神,健全的性格等等。
那再比如Lauralton Hall女校,学校就没有开设。为什么呢?因为国际生少,学生入学前的入门要求就是语言达标同时通过面试,学校就没必要再去开这么一门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入学的时候,可能很多同学已经解决了英文的问题,所以学校不开,这也是正常的。
● 评判一所高中的好坏,不是看他开不开ESL,那看什么呢?
需要看以下几点:
1,我自己的这个学学校,它的开设课程的范围我自己招聘的了,或者是应聘的这些老师,他的水平高还是不高,管理的水平高还是不高
2,我到这个学校之后,我的机会多还是不多,是不是有机会跟牛人做牛事儿(到境外去做任何的项目),明智家长选学校的时候,为什么确定了目标学校有不一样的标准?我们可以拿来借鉴一下.
3,学校在学期期间或假期期间会给自己希望深入学习某一专业领域的同学,是否有机会尝试。有机会的学校一定是提供很多机会。跟更高级的教师或教授取得联系,可以给高中生提供大学课程,这个在我们中国也特别明显的体现:人大附清华附都有跟大学教授学习的待遇,就是学校提供更高平台,学生可以有更好的老师。教授可以带着这些学生们去直接做实验,比如说要学金融可以直接去华尔街学,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了解到牛校会提供行业内或者专业领域内最好的师资、环境、项目和更多可能性。
4,再说同辈学习,就是同类型学生的水平比较高,简单说校友牛,国际生的构成,成长背景,来源地等同龄同学。同学的水平比较高,同样代表自己的水平不低,低就会被淘汰。
5,多说一点的就是家庭环境,原生家庭的亲情关系,家庭经济:生活条件好,受教育条件好,兴趣爱好多或一致,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个体发展。成长其实是从各个角度来前进,耶鲁附中比较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生,每一个他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优势的方向和角度(领导力,俱乐部经历以及获奖)。从学校角度上来讲,我们就可以从侧面了解到,至少在耶鲁附中的同学想要追求自己喜欢的专业和目标方向都有机会。
并不是每一所高中都能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个您有没有关注过?虽然有些中学学习成绩都不是最高的,但在申请中,升学率并不低;意味着什么呢?教学质量不应该完全用单一课程开设或分数来衡量,不是鸡血型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么?有些学校特别好的保护了学生在不同领域兴趣的发展,这也是很多国际学校比较看重的点。其实可能衡量一个学校好还是不好,我觉得可能不能这么简单地判定,说ESL有他就不好,没有就好,这个不能这么简单。ESL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有开设的国际生多,有英文的学习导师,有益于孩子英文提升和新入学的过渡。
● 七年级跟九年级是两个比较好的入学学段,尤其是去美国的中学,那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选择七年级?什么样的情况下会选选择九年级?这两个年龄段对于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影响?这个是很多家长关心的关键性问题。
首先为什么选七-八年级出去啊?
七-八年级出去要求的分数并不高,可能我在申请的时候相对容易,相比较9年级更容易入读。比如举例如果九年级去,托福要求100+就是对于英文的要求水平会更高。比如说我七-八年级去,小托福775,大托福78+就能申,小托福会比大托福容易一些,但是八年级以上用小托福就不能申请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入学机会大。
那年龄越小要求越低,并不意味着越早出国越好。那范围是多少呢?7和9是最佳,九年级为什么能出去?因为如果是十年级或11年级再去的话,优质学校很难入学。就像咱们国内的高中一样,我希望十年级转学到人大附中,那肯定要花很多钱,还要证明有这个能力;国外也一样,每个学校都不希望打破自己的这个录取的这种名誉度,不希望天天处理跟不上学习的学生,不会降低水平招生,更不会由于招生质量没有达标影响学校的知名度,校长的管理也关注未来发展。目前来讲,美高是世界教育中的最高分量,申请分数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所在城市经济条件,安全的环境,居民的民生都是新时代的孟母选地要考量的重要因素。目的地越好,竞争越激烈。
我们自己家的孩子,经济条件允许,有教育预算的情况下,会很早出去。当然前提是什么呢?是这个孩子心理上能接受,心理上能接受,有明确目标。就是可以独立,从心理上生理上独立,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独立去寄宿校。在这个阶段,学习只要能跟上就可以。这类同学肯定就早出去,七年级出去是没问题的,然后我们也鼓励去七年级出去。
疫情来了,很多人会想到国内很好,不去吧;但是反之,我们统计高净值群体目标明确的就更有早点出去的意愿。目标是藤校的同学,就不会被国内的各类自媒体、无底线媒体水军所动摇。
可是有家长提出:我家是男孩子,不好管,他离开我,我不保证它是不是会乱来(毒,游戏,自闭。。。)这个类别,相信要处理的不是孩子的学习问题,与在哪儿读书无关,我们可以单独讨论。
回到我们的问题:七走还是九走比较好?
主要取决于孩子和家庭是否已经准备好了;我既不鼓励一拍脑门的出发,也不鼓励一看到负面新闻就随风而动。做任何事情需要想到,准备好,再出发。准备好的阶段从语言到申请,3个月到3年每个家庭都各自有所不同,步骤可以是1家庭,学生内心的认可 2能管好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关系,成长不要受影响。3能沟通自己的问题,会表达,这个就是在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不焦虑。
我们鼓励七-八年级出国!
1,好学校随便选,潜力可以挖掘,习惯可以养成
2,学校就是平台,以跟上为准:跟上自己的学校继续往前
3,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9年级以后的课业直接影响大学入学,在这之前:生活,兴趣,语言等都可以有各种选择和余地
九年级入学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
九年级是能进入美国顶级寄宿私校的最高学段
各种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养成不容易在后续转变,目标学校会对于这个要求更高,为什么美国的大学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呢?就是这些藤校啊,因为他没有办法去判定你前期成长的环境和这个成长的过程,是不是适应状态;所以呢,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大一拨儿一拨儿的同学培养,入校后万一跟学校里面的同学格格不入,他们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同时为学校未来的良性发展,所以会把学校位置让给有限的,能跟共同成长的同学,希望我们的同学都可以拿到门票。
7年级的时候可以升到还不错的中学,标准相对低,如果学习不突出情况下,可以顺着就升九年级,然后发奋图强,努力学(九年级开始算成绩),7年级走可以避坑,直接目标藤校。
9年级入读申请要求高,去到好的学校位置少,入学难;小的时候走去到一个好的学校,顺着往上升大概率容易,成绩达标就顺着升读(前提是没有极端到不好的那种会被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