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大学 > 美国大学看重的这些特质,对人生成长也很重要!

美国大学看重的这些特质,对人生成长也很重要!

在线咨询

美国大学申请中,大学招生官往往希望申请者具有“原生兴趣”、“家庭观念”、“利他主义”等特质,那么这些特质到底指的是什么?大学为什么会看重这些因素?

1、人类社会的五个层次

人类社会有五个层次,从下往上分别是:个人、家庭、社区、国家、人类。一个人要想提高个人成就,需要打通这五个环节。所谓个人,包括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真实想法等。所谓家庭,包括一个人的父母、配偶、子女等。所谓社区,包括学习的学校、上班的公司、居住的小区、参加的各种社团组织等。所谓国家,包括与国家的关系、对国家的态度等。所谓人类,包括人类普遍的真理、道德、价值等。

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具有五个层次,但相比而言,中国人更看重其中的家庭和国家,而美国人更看重个人、社区、人类。例如,中国人不太注重个人隐私、性格、兴趣爱好、内心想法,父母对子女关心过多,子女对父母依赖太多。对学校、公司、小区的归属感、参与感不强,民间自发的社团组织几乎没有。“国家观念”“或者”家国观念“很重,对人类普遍的真理、道德、价值不太感兴趣。而美国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反的,很注重个人观点,父母对子女的干涉相对较少,对学校、公司、小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强,民间自发的社团组织发达,不太纠结“爱不爱国”,更关注人类的普遍真理、道德、价值。正是因为中国人的家国观念很重,所以对个人、社区、人类的关注就相对比较缺乏。而美国人由于看重个人、社区、人类,往往不太理解我们的家国观念。

2、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普世主义

美国大学申请时需要展示的“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是对应的,二者都是美国人所看重的“个人——社区——人类”体系中的概念。其中利己主义是个人层面的概念,利他主义是社区层面的概念。所谓利己,就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所谓利他,就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是为了有益于社区。美国大学既希望招到有浓厚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人,也希望招到能对社区(包括大学本身,也可以是学生所属的族裔、大学所在的城市、某个学科专业领域、某项体育运动等)做出贡献的人。

美国大学既希望招到利己的人,也希望招到利他的人,这并不矛盾,一个人完全可以既是利己的,也是利他的。只不过“利己”这个词不太好听,所以往往用“个性”、“”兴趣爱好“等代替。实际上一个人发挥个性和兴趣爱好就是利己,利己本身也不是坏事,而是每个人的本能。

美国大学当然也希望招有利于人类的学生,这种精神称为“普世主义”。但对于一个没有工作履历和社会经验的高中生或者本科生而言,谈论普世主义有点假大空,所以一般不会强调普世主义。但如果你能表现出令人信服的普世主义,那对申请而言肯定是加分项。例如,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可以表现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在拯救自然环境、救助贫困儿童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而得到联合国的表彰,说明具有崇高的道德水准,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普世主义。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普世主义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系统,一个人利己才能利他,利他才能普世,而普世就是一个人所能做出的最大成就。美国大学希望招收和培养那些能取得发挥个性的人、能有利于社区的人、能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其实是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3、家庭观念、家国观念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普世主义都是“个人——社区——人类”体系中的概念,不是“家庭——国家”体系中的概念。“家庭——国家”体系看重的,是“家国观念”或“家国情怀”。家国观念既不是利己,也不是利他,更不是普世。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而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中国是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很多不认识的中国人之间都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这一点与美国非常不同。美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移民组成的国家,人与人之间的肉眼可见的差别比中国大得多。“家国观念”对我们而言是习以为常,但对其他国家的人并非如此,因为很少有像中国这么古老的、人口庞大同时种族又较为单一的、人与人之间血脉和文化相连的国家。

中国人和华人的家国观念根深蒂固,而我们的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普世主义就比较淡薄。很多人在申请美国大学时都面临一个困境:说不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为社区做的贡献,因为我们不看重这些。在“家国观念”中,“国”是第一位的,“家”是第二位的,正所谓“有国才有家”。这也是“家国观念”与“家庭观念”的显著不同。美国人能理解家庭观念,也能理解国家观念,但一般不能理解家国观念,实际上大多数国家都不理解。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有国家观念,但他们的国家观念不是很重,跟中国的家国一体、先国后家的“家国观念”没法比。

美国很重视家庭和亲情,大学也愿意招收那些照顾家人的人,但家庭观念与利他主义、家国观念不同,家庭观念比较接近于本能,而利他主义更崇高一点,家国观念则超出了普通美国人的理解范围。我们在申请文书中不必强调我们独特的家国观念,我们与美国的交集是家庭观念。实际上很多中国留学生或者华人学生的优秀文书的主题就是家庭,美国大学是认可的。

4、普世主义的缺乏,限制了华人的发展

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普世主义、家庭观念、家国观念,往小了说会影响我们申请美国大学,往大了说会影响我们在一生中取得的成就。中国人和华人中之所以出不了乔布斯、比尔-盖茨、马斯克这样的产业革命领导者,原因之一就与此有关。

今天的产业革命领导者都在美国,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和SpaceX创始人马斯克、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亚马逊贝佐斯、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他们创办的公司有三个共同特点:1、颠覆性的技术创新;2、颠覆性的产品创新;3、面向全球市场的、市值很高的上市公司。

从普世主义的角度来说,技术创新代表人类对真理的探索,产品创新代表人类的道德规范,上市公司代表为人类创造价值。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完整的普世主义,所以他们可以创办世界顶尖的公司,成为产业革命领导者。

最接近产业革命领导者的中国人和华人有:任正非、王传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一鸣、张忠谋、杨致远、黄仁勋。其中中国大陆6人,中国台湾1人,美国华人2人。除了美国华人外,李彦宏和张忠谋有赴美留学经历,其余5人虽未留学但也通过各种方式从美国学习了很多知识。下表是他们的姓名、公司、行业、公司性质以及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多少。表 1:接近于产业革命领导者的中国人及华人企业家

创始人创办公司行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公司性质
任正非华为通信私企
王传福比亚迪电动汽车上市公司
马云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上市公司
马化腾腾讯即时通讯上市公司
李彦宏百度搜索引擎上市公司
张一鸣字节跳动内容推荐私企
张忠谋台积电芯片制造上市公司
杨致远雅虎分类目录上市公司
黄仁勋英伟达AI芯片上市公司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上 9 人中没有一人能够同时实现颠覆性的产品创新、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面向全球的、高市值的上市公司。在今天,9 人中最接近产业革命领导者的有两人:张一鸣和黄仁勋。张一鸣的抖音、Tiktok 等系列产品有较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且用户遍布全球许多国家,但可惜没上市。同为大陆企业的华为也没上市。对中国人而言,不管华为、抖音上不上市都会支持它们,因为这些企业可以通过缴税、雇佣员工、带动产业链、家国情怀等多种方式给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带来收益。

但对于其他国家就不是这样了,其他国家能从华为、Tiktok 中获取的利益很有限,也就没必要支持它们。相比而言,那些上市公司的境遇会稍好一点,如阿里巴巴在国外受到的抵制就少一些。腾讯虽然是上市公司,但 Wechat 在国外也会受到抵制,部分原因是因为华人之外的外国人很少用 Wechat,这与 Tiktok 不太一样。杨致远、黄仁勋虽然是美国华人,创办的公司也上市了,但他们或者侧重于产品创新,或者侧重于技术创新,无法同时实现颠覆式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代表了美国华人的境遇:他们具有某方面的普世主义,但不具有全面的普世主义。

如果把 6 位大陆企业家和 3 位非大陆企业家相比,可以看出,大陆企业家有较为明显的、主观和客观的家国情怀,非大陆企业家的家国情怀较弱,但他们都不具备全面的普世主义。比尔-盖茨和马斯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常公开宣讲人类未来、人类利益、人类道德,而且他们也在采取实际行动,因此他们在公众眼中就成了普世主义的代言人。他们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都很好,至少在表面上,他们代表的是人类而不是某个国家。而中国人及华人名人很少提及这些话题,他们往往会陷入家国困境,柳传志、马云、郭台铭、李嘉诚是受此困扰较多的企业家,任正非、张一鸣也受此困扰,只不过他们的困扰更多来自于美国。这就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观:美国白人企业家在中美两国都很高调、很受欢迎,而中国人和华人企业家在中美两国都要保持低调。

5、如何把握五个观念

以“家庭——国家”为核心的家国情怀可以支撑一个 14 亿人口的大国,但缺乏对个体、社区和人类的关怀。对留学生来说,甚至于对更多人来说,有必要在保留家国情怀的基础上,增进对个体、社区和人类的关怀。在小学和中学时期的重点是个体,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发挥兴趣爱好,基于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探索行业、社会、专业、职业。在学校、小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阅读并思考人类的真理、道德、价值。例如,马斯克在中小学期间开发了电子游戏,大量阅读,思考人类和世界的本质问题。

在大学、研究生和工作初期的重点是社区,选择并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公司、行业,为大学、专业、公司、行业做出贡献。参加或组建一些民间社团,讨论人类的真理、道德、价值。例如,马斯克在上大学期间深入研究了新能源的商业模式,他在创办 SpaceX 之前先参加并赞助了星际探索的民间组织。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的重点是人类,利用积攒的知识、资金和人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价值观,创办公司,宣传并实现造福人类的普世主义。例如,马斯克先后创办了 PayPal、特斯拉、SpaceX 等公司,收购了推特,把自己打造成世界首富兼超级网红。他创办的公司起初是为了自己赚钱,但逐渐转为为人类的当下和未来考虑。普世主义对于家国观念来说是一种超越和升华。例如,比尔-盖茨和马斯克本身没有多少家国观念,但他们有了普世主义之后,很容易理解并利用家国观念。他们游刃有余地游走于中美两国,即使不完全赞同两国的观点,一般也不会直白地表露出来,他们非常懂得为了实现更高的理想而放弃无谓的争吵。

或许你会说:我们成为比尔-盖茨和马斯克的可能性太低,没必要谈普世主义。这里面有一个误解,似乎只有最出名的人才能谈普世主义,似乎只有他们才能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如果只有比尔-盖茨和马斯克才能具有普世主义,只靠他们两个人,怎么可能改变世界呢?实际上普通人也可以具有普世主义,正是我们自己改变了世界、拯救了我们自己。比尔-盖茨和马斯克只是领头人而已。

假设你是大学招生官,面前有两份差不多的申请,其中一份体现了拯救人类的思想,你会选哪个?假设你是某建筑项目的甲方,面前有两份差不多的投标书,其中一份体现了环保低碳的理念,你会选哪个?假设你是投资人,面前有两个差不多的项目,其中一个只适用于一国,另一个适用于全球,你会投哪个?传统的中国人和华人的思维中没有多少普世主义的位置,既然要赴美留学,那就有必要理解它。这既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大学申请,也可以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激励我们,提高做人和做事的标准。

总之,中国教育的核心是家国观念,美国教育的核心是利己主义、利他主义、普世主义,二者的交集是家庭观念。我们应该了解并把握这五种观念,实现更大的成就。

美国大学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