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国内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数量持续攀升。近期,多所中国985高校公布了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与往年相比,招生规模均有所扩大。
西安交通大学计划招收博士2100名,相比2023年的1800名有了显著增加。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从2022年的3000名(含医学院)到2023年的3200名,再到2024年的3500名。南开大学同样在增加招生名额,预计2024年招收博士1500名左右,相较于前两年的招生人数,呈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
此外,数据显示,25岁及以上的硕博留学意向人群正在上升,尤其是申请美国读博的中国学生数量在近五年内呈现上升趋势,并在2022年达到顶峰。
美国作为留学生们的学术进修胜地,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为雄厚的科技人才储备,基础科学研究实力相当扎实。
从诺贝尔奖得主的范围来看,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数量位居世界榜首。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的得奖人数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发表过统计,美国大学汇集了世界上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美国不仅是博士留学的热门选择,更因其独特的博士培养体系而独树一帜。其培养方式以综合培训和独立研究为核心,与东亚、英国及欧洲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这些独特性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博士学位的吸引力。
拥有强大科研实力和充足经费支持的美国大学,自然成为中国留学生追求学术发展的首选之地。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美国的博士项目拥有以下显著优势:
美国博士的三大优势
美国博士学位制度完善
美国博士项目通常持续4至6年,相较于英国和欧洲,其课程时间更为充裕。在博士的前两年,学生将专注于基础课程的学习,并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成功通过后,他们正式成为博士候选人,进而投身于个人的研究课题。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确保了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后,再开始科研和论文撰写,避免了过早确定课题可能带来的局限性。
此外,在美国,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选择的。导师会挑选自己满意的学生,而学生也有机会与多位教授深入交流后,再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导师。这种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术道路。
在美国大部分生物医学院系,会通过轮转制度帮助学生匹配导师。第一年的轮转期间,博士生需要在3-4个实验室之间轮流学习和体验,然后再选择加入一个实验室进行科研,并确定最终的博士导师。
在轮转时间里,学生会尽可能了解实验室进行中和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学习基础实验技术手段,观察导师的个人风格,体验实验室的内部文化。而导师也会考察这个学生是否具有在自己的实验室成功完成博士论文的潜力。
轮转制度可以有效弥合学生和导师的信息差,避免“速配”造成的后续问题。轮转制度对学生尤为重要。大部分一年级博士生其实没有成熟的学术兴趣,在选择导师这个问题上很容易受制于路径依赖,在几个不同的实验室轮转是开阔思路的好机会。
这种做法在英国、欧洲大陆和东亚的博士培养体系中并不普遍。这些地区更常见的是传统的一对一导师与博士生配对模式。
然而,在美国的博士培养体制中,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职业合作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导师不会要求学生参与与其专业无关或不适合普通朋友之间的活动。学生并非导师的行政或私人助理,导师会在学生职业发展上给予建议,但绝不干涉其私人生活。
美国读博资源资金充沛
在美国读博士,可以享受更多的优质资源,资金上的优势更加明显。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他们通常能够通过奖学金和助学金来覆盖在美国的学费和生活费。此外,美国当地拥有众多适合博士生就业的企业,即便不选择进入高校从事学术研究,他们也能在企业中从事研发工作。同时,众多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确保了教授们的经费充足。
美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资金支持,为美国高校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氛围浓厚且多元
美国大学的学术活动形式多样。学校会组织各种类型的讨论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同时促进相互学习探讨交流。
各种学生俱乐部活动内容丰富,能够激发个人兴趣爱好。各种学术讲座也非常多,并且大都是美国学术界、工业界著名人物的报告,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
世界大学综合实力前10名排行榜中:#1哈佛大学、#2剑桥大学、#3斯坦福大学、#4加州大学、#5麻省理工学院、#6加州理工学院、#7哥伦比亚大学、#8普林斯顿大学、#9芝加哥大学、#10牛津大学,美国大学占据8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美国博士申请流程
套磁
虽然套磁并非申请美国博士项目的必要步骤,但它对于申请人而言仍具有多重价值。通过套磁,申请人可以深入了解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最新课题,从而评估自己与教授的匹配程度,并为后续的文书撰写和面试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套磁还能让申请人获取学校的招生信息和奖学金情况,基于这些信息,申请人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申请可行性。
网申
美国博士项目每个申请季通常只有一轮申请,申请截止日期集中在12月上中旬,最晚至1月。
由于不同的学校会使用不同的网申系统,而网申流程对于初次涉及网申的申请人会比较复杂,需要花一些时间来填写。尽早完成这部分工作,才能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文书写作中。
申请材料递交
大部分PhD项目Deadline为12月1日,即使套磁环节很不理想,此时还需递交申请申请材料。网申、G和T送分数、成绩单发送、递交推荐信等常规申请流程。
面试
对于竞争激烈的博士项目,候选人通常需要通过面试环节进行筛选。
有招生计划的教授在收到套磁信后,如果对申请者产生兴趣,可能会提前与申请者约定时间进行非正式面试。这种面试主要是教授和申请者之间加深了解的过程,除了鼓励申请者继续提交申请外,很少有教授会在这一环节直接给予录取保证。
正式面试发生在提交网申后,在申请材料通过初审后,申请者会收到学校发来的正式面试邀请。
对于committee制招生的学校,会由committee里的教授或committee为申请者分配的教授来主持面试。导师制的学校,基本上就由申请者套磁的教授,或在网申、文书中列举的希望未来合作的教授来进行面试。商科申请,除教授面试外,一般还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校友面试。
在面试过程中,教授会进一步了解申请者的研究经历、研究兴趣,考察申请者的学术沟通、表达能力等;同时,教授也会为申请者提供更多实验室、研究项目的信息,实现双向选择的目的。
理想的时间轴
在美国博士申请中,科研能力被视为至关重要的因素。鉴于科研过程中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成果的不确定性,申请人越早加入实验室越有利。
早期参与实验室工作不仅提供了更多的试错机会,以便在课题无法推进时有时间更换研究方向,还允许申请人在实践中边学边做,通过实际操作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申请人不应因专业知识尚未完备而在实验室中的参与度有所保留。
成绩硬性要求
GPA必须越高越好
若本科成绩未达到3.5级,建议慎重直接申请博士项目,因为名校博士生的平均入学GPA普遍超过3.7至3.8级。对于已有硕士学位的申请人,虽然硕士成绩也需达到一定水平,但本科成绩通常更为重要。
一般而言,优秀的申请者GPA多在3.8以上。不过,对于来自全国一流985高校如清华、北大、上交、复旦、哈工大的硕士生,其学术背景和水平在国际上已获得认可,即便本科成绩一般,这种顶尖的硕士学历也会为其申请带来一定优势。
TOEFL至少100+
同时很多学校对每一部分的分数都提出了要求,尤其对口语的要求。作为一名国际生,语言一定要及格,因为奖学金是相对而言TA(助教)或者RA(助研)来帮助教授做事情,而且语言也要够好才可以交流无障碍。
GRE/GMAT至少325+
尤其在Q的部分,希望同学们能拿到163+以上分数。GMAT建议720以上,在写作部分,顶尖名校们在硕士阶段都要求4或4.5,博士也至少要达到这个水平才可。如果同学们有条件,建议考 GRE-SUBJECT。
PhD学费和奖学金的种类
攻读博士学位若没有奖学金支持,将成为一项相当昂贵的投资,每年的费用预计至少为30至50万人民币,持续3至5年。
因此,一些申请者可能需要考虑自费入学。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应充分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以确保这一投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Fellowship
优秀学生奖学金:极少的非常优秀的同水军们才能拿到。
Scholarship等
如(economic scholarship, graduatescholarship……):也相当有竞争力的。
Tuition fee waiver学费减免
博士几乎都会收到此类奖项。
TA&RA
服务类奖学金金,Teaching Assistantship助教& Research Assistantship 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