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DEI项目
DEI(多元、平等、包容)乍一听似乎是公益事业,旨在改善社会不公,但近年来美国的“DEI大行动”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这一概念最初源自美国的平权运动,其初衷是帮助那些历史上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职场和学术圈中站稳脚跟,获得应有的待遇。
很多人认为,DEI政策的核心是打破种族偏见,实现“公平”。
美国大学曾一度大力推崇DEI,努力营造包容的环境,接纳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异的学生。一些学校还专门任命了负责DEI项目的人员,甚至要求他们签署承诺书,将多元化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
从表面上看,DEI似乎并无不妥,反而在消除不平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不是吗?
然而,2023年美国最高法院的一项判决,直接废除了许多学校以种族为因素的招生政策,推翻了多年来形成的“传统”。
这一判决让保守派人士愈发大胆,他们接连发起诉讼,试图废除所有DEI项目,声称这些“反歧视”政策实际上是在“反白人”。
特朗普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指责DEI项目充斥着反白人情绪,认为大学录取应基于学术能力,而非DEI标签。
特朗普对DEI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不支持就废除”,甚至颁布新命令,要求各大机构摒弃这些“过时”的政策。
尽管反对者不断抗议,但大多数美国高校和企业最终还是选择了顺应,放弃了DEI,转而接受新的秩序。
美国大学和大企业纷纷抛弃DEI
美国大学和企业纷纷与DEI“划清界限”,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随着新行政命令的发布,众多美国大学和企业开始大规模调整DEI(多元、平等、包容)政策。
例如,1月,美国东北大学迅速从官网删除了所有涉及DEI的内容,如今搜索DEI办公室时,页面会自动跳转到“Belonging at Northeastern”的新页面。
一些学生认为,这是学校为了避免失去联邦资金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佐治亚理工学院也从2023年起全面停止了DEI项目,发言人Blair Meeks在邮件中表示,学校从2023年开始整改这些项目,到今年2月已完全清除官网相关内容。该校发言人强调,作为联邦政府的合作伙伴,学校必须遵守联邦和州的法规与政策。
科技巨头们也纷纷与DEI“说再见”。亚马逊在最近的年度报告中删除了所有关于DEI的内容,并通知员工将逐步取消相关项目。Meta、Alphabet等大公司也宣布与DEI“切割”,Meta甚至终止了供应商多元化计划。
此外,埃森哲撤销了DEI目标,明确表示不再将这些目标用于评估员工表现,并暂停了外部多样性调查的数据提交。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对DEI政策的全面否定。特朗普上台后,签署行政命令禁止联邦政府及联邦承包商实施DEI项目,认为这些政策“非法”且“浪费资源”。
是好事还是坏事
总体而言,废除DEI政策或许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竞争环境,尤其对中国申请者而言,可能带来一定的利好。因为许多中国申请者并未从DEI政策中直接受益。
从根源上讲,DEI政策的支持者所追求的并非真正的机会平等,而是结果上的一致性,或者说是某种理想化的“公平”模式。
这就好比在一个果园里,无论每棵树的生长环境、土壤和光照条件如何不同,都要求它们结出同样多的果实。
从果园整体来看,这种做法似乎显得公平;但从每棵树的角度出发,那些生长条件优越、养护得当的树,可能会被限制果实的数量,尽管它们本身具有更大的生长潜力。
在大学申请中,这种现象也十分常见。一些非常优秀的申请者,可能因为DEI政策的影响,而失去了原本属于他们的机会。
例如,华裔学生Jon Wang,尽管SAT成绩高达1590分,GPA达到4.65,却仍然被哈佛等六大名校拒之门外。
如果废除DEI政策,长期被“内卷”困扰的中国申请者或许能够凭借其出色的学术成绩和能力,在美国大学申请中获得更公平的机会,从而减少因身份背景而带来的竞争不公。在职场上,这种影响也同样存在。
当然,废除DEI政策并非全无弊端。尽管DEI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园内的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
政策废除后,校内的群体关系可能会变得紧张,中国留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潜在的歧视和偏见,从而影响他们在留学期间的心理健康和生活体验。
不过,目前还不确定所有大学和企业都会完全废除DEI政策。虽然部分学校和公司已经做出了响应,但仍有不少尚未改变。因此,同学们无需过于担忧,专注于提升自身能力,抓住机会,才是最有效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