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刚过半,美国国务院连续抛出三颗“移民炸弹”,让全球申请人措手不及:
9月2日:EB-2 类别(含 NIW 国家利益豁免)配额告罄,留学生主流留美通道率先关闭;
9月8日:EB-1 杰出人才类别名额耗尽,高校科研人员、跨国高管的 “快速通道” 戛然而止;
9月9日:EB-3 技术劳工及 EW 非技术类配额跟进用尽,从专业人才到普通从业者全线沦陷。
即日起至 2025年9月30日,全球美领馆暂停签发上述类别移民签证,需等 2026 财年(10月1日起)配额重置。
三类群体受冲击最大
1. 境内申请人:有缓冲但仍陷焦虑
已在美国境内且优先日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虽可继续提交 I-485 身份调整申请并获取工卡(EAD)与回美证(AP),维持合法居留与工作权利,但审批将全面暂缓。更棘手的是,若 OPT 即将失效或 H-1B 抽签落选,将面临身份断层风险,学业与职业规划被迫中断。
2. 海外申请人:面谈停滞彻底 “等米下锅”
通过领事处理(CP)途径的海外申请人遭遇全面停滞 —— 即便已预约广州美领馆面谈,要么时间被延期,要么面谈通过后仍需等新财年名额才能拿签证。对于中国申请人而言,本就长达 6 年以上的排期雪上加霜,印度申请人的 EB-2 排期更是停留在 2012 年 5 月。
3. 高校与企业:人才招聘链条断裂
美国高校长期依赖 EB-1 引进顶尖研究员、助理教授,企业则通过 EB-3 招聘技术人才,此次配额冻结导致原定岗位 offer 无法落地,实验室项目延期、教学安排打乱。更长远的是,雇主对国际人才的谨慎态度可能削弱学术与产业的多样性,引发 “科研外流”。
四类申请人该怎么做?
已提交申请的 “存量群体”
联系律师确认优先日状态,利用移民局 “预先核准” 机制:提前完成背景调查,待 10 月名额开放后立即获批;
境内申请人确保 I-485 及时递交,守住工卡与回美证的合法身份保障;
已预约面谈者密切关注领馆通知,同步准备补件材料避免二次延误。
准备阶段的 “增量群体”
评估跨类别转换可能性:如 EB-2 申请人可尝试降级至 EB-3,或符合条件者冲刺 EB-1,利用 “双轨排队” 抢占先机;
提前锁定优先日:10 月配额重置后立即递交申请,优先日越早排期越占优;
深耕材料质量:EB-1 需强化杰出成就证明,NIW 要突出国家利益关联,避免因材料瑕疵错失名额。
受身份困扰的留学生
优先保住 H-1B 身份,与雇主协商延长 PERM 流程有效期;
同步规划 “备选方案”:考虑加拿大 EE 快速通道、欧洲黄金签证等,降低单一国家政策风险。
企业与雇主方
调整国际人才招聘节奏,优先启用 L-1 跨国公司签证等临时通道过渡;
为核心员工协调 “类别升级”,如从 EB-3 升级至 EB-1,缩短等待周期。
未来趋势预警:
2026 财年更要警惕这些坑
排期进一步拉长:按当前申请增速测算,此前基本无排期的 EB-1 类别可能首次出现 “短排期”,中国申请人的 EB-2/3 等待周期或突破 8 年;
政策紧缩信号强烈:此次配额提前耗尽与特朗普政府重启后 “移民 – 就业” 收紧的大趋势高度一致,后续可能出台更严格的申请标准(如语言、学历、薪资门槛提升);
EB-5 隐形排期逼近:当前 EB-5 新政虽暂无排期,但中国申请人基数庞大,针对乡村、高失业率地区的预留名额可能在 2026 财年中后期提前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