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大学时,推荐信常被忽略,却能让大学招生官抓住申请者样貌的关键。多数学校透过 Common App 要求 2–3 封推荐信(常见组合为 1–2 位学科老师 + 1 位学校辅导老师/升学顾问;实际以各校官网为准)。本篇带你一次弄懂:如何取得推荐信、撰写重点、标准流程与时程,以及常见管道。
为什么推荐信很重要?
申请美国大学时,推荐信是唯一由第三方背书的文件。美国招生官最想要看到申请者的特质里除了投入程度、影响力、个人成长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真实度。学校老师是最能近距离接触到你的人,能够精准的反应出你在校期间的表现。当你的申请作文在阐述你的个人成长、对学科的热诚以及课外活动经历,推荐信便是能够证明你成长经历的推荐信,能够让您的申请文书保持一致,提升可信度。
Common App 推荐信评估重点
以下是Common App 建议,任课老师与辅导/升学顾问写推荐信时,可以参考的六个评估重点:
领导力(Leadership)
- 老师:课堂讨论、小组作业中的带领与助人学习。
- 顾问:社团、运动、校内外活动中的领导事例。
学术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
- 老师:对特定作业/专题的表现与方法、在哪些主题特别投入、需要时是否主动求助。
- 顾问:结合校内资源与课程难度,呈现成绩/分数/选课,并补充奖项的意义。
成长(Growth)
- 老师:在这门课中的成长与被挑战后的学习。
- 顾问: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业、人际以及成熟度的进步。
投入(Engagement)
- 老师:课堂参与、讨论贡献、超越学科要求的主动学习。
- 顾问:学生在学校、家庭与社区的参与程度。
韧性(Resilience)
- 老师:考差、概念卡关等学术挫折后的调整。
- 顾问:学生如何面对外在与个人困难(如转学、家庭、疾病)带来的影响
品格(Character)
- 老师:在课堂/小组中的互动与愿意协助他人的具体观察。
- 顾问:列举学生与师生互动、同理与关怀的实例。
申请美国大学推荐信详解
一、邀请不同学科领域的老师撰写推荐信
多数美国大学通常要求提交 2 封任课老师的推荐信。建议由不同学科的两位老师撰写,既可避免重复内容、凸显多元专长,也能更完整呈现你的学习能力与表现面向。此外,美国大学也会要求1封由学校的辅导老师/升学顾问的推荐信,作为你在学校的整体表现与品格的补充。
二、提供Brag sheet (推荐信素材)
在邀请老师写推荐信前,先准备一份Brag Sheet(推荐信素材表)。一份组织良好、精简的Brag Sheet 能确保写信者拥有撰写完整且有说服力推荐信所需的资讯,帮你拿到更有力的推荐。
Brag Sheet 内容
- 基本资料:全名、Email、电话、其他联络方式。
- 个人特质:列出推荐人可实证的特点,适合在信中强调的特质与性格(如领导力、团队合作、抗压性等)
- 学术成就:GPA、班级排名、标准化测验成绩、学术性荣誉或奖项。
- 课外活动:参与的社团、体育、学生会、社区服务等,并附上职务/投入度/个人成长/代表性成果。
- 工作经验:打工、实习、志工经验,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你培养技能。
- 未来目标:职涯志向、偏好的大学主修、长期目标。
- 申请作文副本(如果合适的话)
请注意:Brag Sheet 是协助推荐人写信的工具,让撰写流程更顺、更有效;不要暗示你想影响内容。在开头可礼貌说明用途与「仅供参考」。
三、提供明确的资料给推荐人
- 申请目标:学校名称、各校重点特色(1–2 句)、申请科系/学院。
- 推荐信截止日期与流程:最早截止日(注明EA/ED/RA)与上传系统(如Common App)。
- 附件与连结:成绩单、活动列表(含职务/时数/成果)、作品/成果连结(简报/GitHub/影片)。
- FERPA 选择:明确写出你是否 Waive(通常建议放弃)。
推荐信常见错误
避免同时邀请太多老师
先锁定1–2 位最合适的任课老师;若婉拒再启动备案。过量邀请容易让推荐信内容重复、也比较失礼。
不要求先看推荐信内容(FERPA)
FERPA 允许学生日后阅览推荐信;但多数学校会以是否放弃(Waive)作为判断信件是否更具真实性的参考。建议选择Waive,不要要求先看内容,以维持公信力。
提早规划并控管时间
有些老师在名额满后就不再接受推请求。建议提前规划:G11 就开始主动建立互动(课后咨询时间、专题合作),并于G12 开学初正式提出邀请。除了让老师对您更有了解以及记忆点,也能让老师更从容地写出完整的推荐信。
正式且有礼貌地提出邀请
以Email 或面谈提出,不要用社群私讯,也不要借着短暂的下课时间提出邀请。
如何请老师写推荐信?
补充推荐信(Optional/Supplemental Recommendation)
除任课老师与辅导顾问外,部分学校允许提交补充推荐信。此信可由校外指导者(例如研究计画教授、实习主管、社团/社区服务负责人、教练等)撰写,补充你在校外的长期投入、时间管理与影响力。若补充推荐信能够达到互补不重复的标准,能在竞争激烈的审查中带来加分。
常见推荐信FAQ
Q1:要几封推荐信?
A1:多数学校透过Common App 要2 封任课老师+1 封辅导老师/升学顾问(Counselor)。
Q2:UC(加州大学)需要推荐信吗?
A2:一般不主动要求;部分情况或特定学院可能后续邀请,投递前务必看官方说明。
Q3:可以用中文写吗?需要翻译?
A3:多数学校偏好英文。若由中文撰写,通常需完整英文翻译(依校方规定)。请避免自行翻译并署名为译者。
Q4:可以请老师写「我想要的角度」吗?
A4:你可以在Brag Sheet 上提供角度建议,但避免指示措辞。目标是素材辅助、非内容控制。
Q5:不同学校可以用同一封推荐信吗?
A5:可以。 Common App 系统让老师一次上传、多校使用;你只需注意各校截止日与完成状态。
Q6:我没有学校辅导老师怎么办(国际/自学生)?
A6:可由年级主任/学务或教务代表担任学校端推荐人;自学生可依学校说明指定监护教师或机构顾问。
Q7:补充推荐信要不要交?
A7:先确认校方规定;若能提供新视角的实质补充,便能提升补充推荐信的价值。推荐信只是拼图之一,整体策略才是胜负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