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择校之前,一定要先选定学校类别。是去读公立还是私立,寄宿还是走读学校,这是基础。公立学校项目小众,要求多,名额少,私立学校选择多,分类广,大部分家长为了保证孩子学习的连贯性,会选择私立学校,那么是走读还是寄宿就要看孩子的情况而定。走读就需要住寄宿家庭,寄宿学校住在学校里,前者更容易深入了解美国文化锻炼沟通能力,后者人际简单,但也比较两点一线。
第一,学校的安全和地理位置。这是我认为前置条件里最最重要的点,一定要了解所在学校的犯罪率、社区环境和安全状况,这些都很容易查到,优先考虑犯罪率低和友好的小社区,且本州有很不错的大学。
第二,学费范围。送孩子出去读高中,这一定是一个长线的规划,所以要把孩子高中和大学本科这七年的费用都考虑进去,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区间,一般而言私立走读会比寄宿制学校都便宜一些,但每个州的学费范围差异很大,高消费的地区例如东海岸西海岸就比内地、五大湖以及南部区域贵很多。
第三,学校的声誉和综合排名。这可以作为参考,但不应该成为选择学校的最主要标准。重点看看学校在全国或州内的排名情况,特别关注学校在数学、科学、艺术等科目上的表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但要记得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参与排名,所以有些在排名体系里查不到的学校不代表它就不好,人家不参与排名而已。在学校声誉这一块,主要看看过往的学生以及家长是怎么评价的,这些更有说服力。
第四,学校的学术项目和课程设置。看看学校的必修课程,每科的课程模块设计,还有提供哪些高阶或者特殊课程,例如AP课程、荣誉课程、还有IB课程,双重学分课程,以及和哪个大学有合作课程,有没有自己的特色课程。可供选择的课程越多,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兴趣学科的机会就会更多。
第五,师资力量和师生比。考察学校的师资力量,包括教师的学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的保障。另外,就是师生比,在美国课堂规模一般都较小,师生比越低,很多学校一个班十来个学生,甚至更少,所以每个学生收到的关注更多,更有利于个性化培养。
第六,学校规模和课外活动。在美国即便是规模最大的高中也无法和国内的高中人数相比,所以家长不能拿国内的高中作为参考值,美国的高中从几十个人到上千人的规模都有,一般公立学校大一些,几百到上千人,去年的平均人数是500多人;私立学校普遍都小一些,几十人到几百人,2024年私立高中的平均人数是176人,所以整体规模还是小的,但是人数少就不见得学校小,学科少或者活动少,除过课程之外,也要看看学校有哪些课外活动,运动、艺术、技术等等,课外活动丰富有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
第七,学校设施。良好的设施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看看学校是不是有图书馆、实验室、室内室外的体育设施以及艺术工作室等,在加州有一所顶级的私立学校有自己的马厂,每个九年级入学的孩子都会被分发一匹马,自己喂养,这就是入学的标配。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在校园里科技工具的使用度,今天的学校,配备一些电子设备已经是很普遍的。
第八,学生支持系统。看看学校是否为国际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包括语言帮助、心理辅导和文化融入项目。学校是否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帮助国际学生适应新的环境?很多学校会为国际学生,母语非英语的孩子提供ESL课程,这有助于他们一开始更好地适应课堂。另外,学校里面有没有配备心理咨询和升学顾问老师,这些对于国际学生都非常重要。
第九,多样性和包容度。多样化的学生群体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交和领导技能,为未来的全球化生活做好准备。学校是否重视多样性,能否帮助孩子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越是多元,越是包容,尽量避免去中国学生扎堆的学校,尤其是寄宿学校容易这样。
第十,学校升学成绩和校友反馈。在网上很容易查到该校每一届学生的毕业去向,都去了哪些学校,这些可以作为参考,一方面看大学录取率的高低,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校友资源,日后可以直接跟上届的学生咨询。同时,网上可以查往届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这也是一个侧面参考的因素。
以上是大家在择校时候可以考虑的十大标准,但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适配度。一定要挑选适合孩子个性、兴趣、以及发展目标的学校,不要一位地追求排名或者规模,尤其是摒弃中国思维,觉得要去大都市大学校,贵的一定就是好的。不是这样,美国学校注重个性化教学,且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政策,私立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择校时候排名仅作为参考。有些孩子适合大学校,有些孩子适合做小池塘的大鱼。这个规划是提前做,最好能够亲自带孩子去一趟考虑的学校,然后提前走访一下学校,见见校长以及老师和在读的同学们,这样就有了非常直观的感受。
选校这件事不能凭感觉,我鼓励孩子参与决策过程,他们的偏好和对学校环境的舒适度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高中是确保孩子在美国拥有积极和丰富学习经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