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25年9月签署了一项引发全球关注的行政命令。
将H-1B签证申请费用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同时推出了投资门槛高达100万美元的金卡计划。
这一套政策组合拳,被视为美国移民体系数十年来的最大变革。
它不仅重新定义了谁能进入美国,也可能重塑全球科技竞争的未来格局。
01 美国政策双轨的分水岭
新政下的美国移民路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双重标准。
普通技术人才通往美国的道路正在收窄。
根据白宫公告,2025年9月21日之后提交的H-1B新申请,必须随案或补交10万美元的附加费用。
这笔费用并非之前传闻的年费,而是一次性支出,但它已足以让众多雇主望而却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向富豪阶层的金卡计划则大开绿灯。
个人只需支付100万美元,企业缴纳200万美元,就可快速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
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毫不掩饰地表示,该计划旨在取代专为商业等领域杰出人才提供的EB-1和EB-2签证。
02 美国新政背后的价值取向
特朗普政府为其政策辩护的理由是保护本土就业与吸引顶级人才。
但细细剖析,这两项目标在现实中却可能相互矛盾。
提高H-1B费用的支持者认为,高成本能确保签证集中在高价值岗位上。
IBM副董事长科恩和奈飞董事长黑斯廷斯就公开支持这一观点。
这种看似合理的逻辑背后,却有一个致命盲点:将人才与财富直接划等号。
美国科技行业的竞争力,从来不是仅仅依靠已经功成名就的顶尖人才。
而是那些充满潜力的年轻工程师、初创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中级人才的新鲜血液。
新政之下,这些人群很可能被挡在美国门外。
03 美国科技企业的艰难抉择
H-1B签证新政对科技行业的影响立竿见影。
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一直是H-1B签证的最大用户。
在2024财年,计算机相关岗位占所有H-1B签证的64%。
对于财大气粗的科技巨头,10万美元可能只是一笔可承受的开支。
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曾公开表示支持移民政策改革,但强调不能切断人才渠道。
然而,对初创企业和中型公司而言,这笔额外费用可能是致命一击。
面对这一新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分布式团队这一替代方案。
与其支付高额签证费用,不如在加拿大、欧洲或亚洲设立办事处,让人才留在原籍国工作。
04 美国金卡资本转向
与H-1B大幅提高门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金卡计划为资本敞开了大门。
根据官方介绍,个人只需支付100万美元,企业支付200万美元。
就能绕过繁琐的移民程序,快速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身份。
白金卡则需要500万美元,持有者每年可在美居留最长270天,无需为美国以外的收入纳税。
特朗普乐观预计,金卡将为美国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资金将用于减税、推动经济增长以及偿还国债。
然而,这种将移民资格明码标价的行为,标志着美国移民政策向资本化的重大转变。
05 全球人才争夺,美国自废武功?
当美国提高移民门槛之际,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在积极抢夺全球人才。
中国宣布推出专门面向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取消了对雇主担保的要求。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博士,即使没找到中国雇主,也可轻松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寻找创业机会。
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传统移民国家也在不断优化其技术移民项目,提供更快捷的通道和更优惠的条件。
美国的签证政策可能自废武功,削弱其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
回顾历史,美国科技业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基础上。
从谷歌的创始人到特斯拉的工程师,移民群体一直是硅谷创新的核心力量。
06 美国科技竞争力的拐点?
移民新政对美国的长远影响,可能远超眼前的财政收益。
最直接的冲击是人才来源的多元化受到限制。
H-1B签证一直是印度、中国等国家科技人才赴美的主渠道。
新规实施后,不仅申请人数会减少,申请者也可能向大型科技企业集中,削弱初创企业的创新能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国可能正主动放弃其作为人才磁铁的竞争优势。
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优渥的研究条件,吸引了全球最具创造力的头脑。
如今,这道大门虽然未完全关闭,但门槛已大幅提高。
美国的科技江山,靠金钱能守得住吗? 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真正的创新能力,源于多元文化的碰撞,源于不同背景人才的交流,源于那种让优秀想法自由萌发的环境。
不管这些想法是来自富家子弟,还是寒门学子。
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争夺战,美国的新政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但规则的改变,不一定意味着胜利。